瓠子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ù zǐ

2 《*辭典》:瓠子

2.1 出處

《唐本草

2.2 拼音名

Hù Zǐ

2.3 別名

甘瓠(《詩經》),甜瓠(《千金·食治》),淨街棰(《清異錄》),龍蜜瓜天瓜(《滇南本草)),長瓠(《綱目》),扁蒲(《羣芳譜》)。

2.4 來源

葫蘆科植物瓠子果實。夏季採收。

2.5 形態

一年生攀援草本,具軟毛;卷鬚有分枝。葉互生,葉片心狀卵圓形至腎狀卵圓形,長10~40釐米,寬與長略相等,稍有角裂或3淺裂,先端短尖或鈍圓,邊緣具短齒,基部心形;葉柄長5~30釐米,頂端具腺齒2枚。花單生,夕開早萎;雄花具長柄,較葉柄爲長;雌花柄較短。花萼長2~3釐米,萼漏斗狀,5裂,裂齒狹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廣卵形或倒卵形,長3~4釐米,寬2~3釐米,邊緣皺曲。雄花雄蕊3枚,花葯結合,一藥具1室,另二藥各具2室;雌花子房橢圓形,有絨毛,花柱短,柱頭3枚,各2裂。果實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圓棒形,嫩時略柔軟,綠色,老熟後,外皮變硬,呈白色或黃色。種子多數,白色,倒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平截或有2角。花期6月。果期7月。

2.6 生境分佈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2.7 性味

甘,寒。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滑,無毒。"

②《唐本草》:"甘,冷,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微毒。"

2.8 功能主治

利水,清熱,止渴,除煩。治水腫腹脹煩熱口渴,瘡毒。

①《千金·食治》:"主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

②《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熱。"

③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大腸,潤澤肌膚。"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2~4兩;或燒存性研末。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

2.10 注意

《千金·食治》:"扁鵲雲,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

2.11 附方

①治小兒初生周身無皮:用瓠燒灰,調油搽之。

②治左癱右瘓瓠子燒灰,酒下。

③治痰火腿疼痛瓠子烤熱包之。

④治諸瘡膿血流潰,楊梅結毒橫痃魚口瓠子用蕎麪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爲末,服之。(選方出《滇南本草》)

2.12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