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求師意》

明 戴思恭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肺痿

出《金匱要略》,謂熱在上焦,因咳爲肺痿。痿得之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或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寸口脈數,而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原其意從《內經》痿條擴廣,在髒氣不得布榮衛行津液,反怫鬱爲熱,聚結涎沫濁唾而後咳也。故附方或用炙甘草湯,或用生薑人蔘大棗湯主之,所治大意似之矣!至若又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爲肺中冷,咳多涎唾甘草生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則此所治便與前條上焦熱者不同矣。上焦熱則怫鬱,而肺之玄府燥澀,氣不利則咳,津不布則渴;此雲肺中冷者,非形寒飲冷之邪在其中,由上焦無陽故曰冷,陽氣不足則不成熱,不熱則不咳亦不渴,惟氣虛不能制約其水道之行也。肺與腎連髒,肺虛則腎亦虛,故水入咽直達於腎,腎亦不以水精四佈於五臟,而徑出於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