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

清 陳修園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風第二

人百病首中風

內經》雲∶風爲百病之長也。昔醫雲∶中髒多滯九竅,有脣緩、失音耳聾目瞀鼻塞、便難之症;中腑多着四肢中經則口眼斜;中血脈半身不遂

驟然得八方通

中風病驟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湧、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謂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也。

閉與脫大不同

風善行而數變,其所以變者,亦因人之臟腑寒熱轉移。其人臟腑素有鬱熱,則風乘火勢,火借風威,而風爲熱風矣。其人臟腑本屬虛寒,則風水相遭,寒冰徹骨,而風爲寒風矣。熱風多見閉症,宜疏通爲先;寒風多見脫症,宜溫補爲急。

邪閉續命雄

小續命湯,風症之雄師也。根據六經見症加減治之,專主驅邪。閉者宜開,或開其表,如續命湯是也;或開其裏,如三化湯是也;或開其壅滯之痰,如稀涎散滌痰湯是也。

氣脫參附功

脫者宜固,參附湯固守腎氣術附湯固守脾氣耆附湯固守衛氣歸附湯固守營氣。先固其氣,次治其風。若三生飲一兩加人蔘一兩,則爲標本並治之法。正虛邪盛,必遵此法。

顧其名思其義

名之曰風,明言八方之風也;名之曰中,明言風自外入也。後人議論穿鑿,俱不可從。

若舍風非其治

既名中風,則不可舍風而別治也。

火氣痰三子備

劉河間五志過極,動火而卒中,皆因熱甚,故主乎火。大法∶用防風通聖散之類;亦有引火歸源,如地黃飲子之類。李東垣元氣不足而邪湊之,令人卒倒如風狀,故主乎氣虛。大法∶補中益氣湯加減朱丹溪以東南氣溫多溼,有病風者,非風也;由溼生痰,痰生熱,熱生風,故主乎溼。大法∶以二陳湯蒼朮白朮竹瀝薑汁之類。

不爲中名爲類

中者,自外而入於內也。此三者,既非外來之風,則不可仍名爲中,時賢名爲類中風

合而言小家伎

虞天民雲∶古人論中風,言其症也。三子論中風,言其因也。蓋因氣、因溼、因火,挾風而作,何嘗有真中類中之分。

喑斜昏仆地

喑者,不能言也。斜者,口眼不正也。昏仆地者,不省人事,猝倒於地也。口開、目合,或上視、撒手、遺尿、鼾睡、汗出如油者,不治。

急救先柔潤次

柔潤熄風,爲治中風之祕法。喻嘉言加味六君子湯資壽解語湯甚妙。

填竅方宗金匱

內經》雲∶邪害空竅。《金匱》中有侯氏黑散風引湯,驅風之中,兼填空竅空竅滿則內而舊邪不能容,外而新風不復入矣。喻嘉言曰∶仲景取藥積腹中不下,填竅以熄風。後人不知此義,每欲開竅以出其風。究竟竅空而風愈熾,長此安窮哉?三化湯愈風湯大秦艽湯皆出《機要方》中,雲是通真子所撰,不知其姓名。然則無名下士,煽亂後人見聞,非所謂一盲引衆盲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