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選醫衡》

清 葉桂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腹脹禁用攻瀉論

從來腫病,遍身頭面俱腫,尚易治。若只單單腹腫,則爲難治。此其間有所以然之故,不可不辨也。蓋傳世諸方,皆是悍毒急攻之法,耗損真元,虧傷脾胃,可一而不可再。用藥縱取效於一時,倘再腹腫,則更無法可用矣!且遍身俱腫者,五臟六腑各有現證,故瀉肝瀉肺膀胱大小腸之藥,間有取效之時。而單單腹脹,則中州之地久窒其四運之軸,而清者不升,濁者不降,互相聚結,牢不可破,實因脾氣衰微所致。而瀉脾之藥,尚敢漫用乎?且腫病之可瀉者,但可施之西北盛壯之人,及田野農夫之流,豈膏粱老少之所能受?設謂腫病概可用之,大滿大實,必從乎瀉,而病後腫與產後腫,亦將瀉之耶?且古方原載腫病五不治∶脣黑傷肝,缺盆平傷心,臍突傷脾,背平傷肺,足底平傷腎,此五者不可治矣。是其立方之意,非皆爲不可治之證而設,後人不察,概從攻瀉者何耶?所以凡用劫奪之藥者,其始非不遽消,其後攻之不消矣,其後再攻之如鐵石矣。不知者觀之,方謂何物邪氣?若此之盛,自明者觀之,不過爲猛藥所攻而致。覺此身之元氣,轉於此身爲難者,直有驅良民爲寇之弊,所謂亦子盜兵,弄於潢池其然乎?明乎此,則有培養一法,補益元氣是也;則有招納一法,昇陽舉氣是也,則有解散一法,開鬼門潔淨府是也。三法俱不言瀉,而瀉在其中矣,無餘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