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甲乙經》

魏晉 皇甫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十二原第六

五臟六腑六腑十二原十二原者,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骨之氣味者也。五臟有疾,出於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知五臟之害矣。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於太淵二。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於大陵二。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於太沖二。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於太溪二。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於太白二。膏之原出於鳩尾一。肓之原出於脖(滿設切)(鳥朗切)一。凡十二原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病者也。脹取三陽飧泄三陰(一雲滯取三陰)。今夫五臟之有病,譬猶刺也,猶污也,猶結也,猶閉也。刺雖久猶可拔也,污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