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甲乙經》

魏晉 皇甫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針道外揣縱舍第七

黃帝問曰∶夫九針少則無內,大則無外,恍惚無窮,流溢無極,餘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餘願渾求爲一可乎?岐伯對曰∶夫唯道焉,非道何可大小淺深離合爲一乎哉。故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是謂陰陽之極,天地之蓋。曰∶持針縱舍奈何?曰∶必先明知十二經之本末皮膚寒熱,脈之盛衰滑澀。其脈滑而盛者病日進,虛而細者久以持,大以澀者爲痛痹陰陽如一者病難治。察其本末上下,有熱者病常在,其熱已衰者,其病亦去矣。因持其尺,察其肉之堅脆、大小、滑澀、寒熱燥溼。因視目之五色,以知五臟而決死生。視其血脈,察其五色,以知寒熱痹痛。曰∶持針縱舍,餘未得其意也?曰∶持針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靜。先知虛實,而行疾徐。左手持骨,右手循之,無與肉裹。瀉欲端正,補必閉膚。轉針導氣邪氣不得淫,真氣以居。曰∶捍皮開腠理奈何?曰∶因其分肉,左別其膚。微內而徐端之,適神不散,邪氣得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