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證略例》

元 王好古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調中丸

白朮白茯苓(去皮)幹生薑人蔘甘草(炙)上等分,爲極細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或五丸。每服一二丸,水少許,煎服之。問三四日後漸重,必躁亂不寧者,何也?經雲∶陽盛則發厥,陰盛則發躁,物極則反也。《外臺祕要》雲∶陰盛發躁,名曰陰躁,欲坐井中。然陰躁一證,汗下後多有之。仲景雲∶汗下後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內感陰證,飲冷胃寒而躁者,與汗下後煩躁同。厥陰熱上衝胸而發躁者,火獨炎上故也。若病重急治者,宜黃湯內每服加乾薑重一錢,與仲景理中湯同意。大便結者,理中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