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明 李中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真武湯

茯苓芍藥生薑白朮附子太陽發汗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身動。振振欲擗地。又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此爲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真武。北方水神也。水在心下外帶表而屬陽。必應辛散。故治以真武湯。真武生少陰之水。亦治太陽之悸。夫脾惡溼。腹有水氣則不治。脾欲緩。甘以緩之。則土調。故以茯苓甘平爲君。白朮甘溫爲臣。經曰。溼淫所勝。佐以酸辛。故以芍藥生薑爲佐。經曰。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故以附子爲使。然水氣內清。則變動多端。故立加減之法。咳者。水寒射肺也。肺氣逆。則以五味子酸收之。肺惡寒。則以細辛乾薑辛潤之。小便利。則去茯苓。以其滲泄也。小便不利。則去芍藥。以其酸澀也。加乾薑者。散其寒也。嘔者。必因於氣逆附子益氣。故去之。生薑散氣。故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