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明 李中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傷寒總論

冬令嚴寒。萬類閉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犯其邪。名曰傷寒。夫四時之氣。皆能爲膚。至春而發。名爲溫病。至夏而發。名爲熱病。獨不言至秋爲涼病者。何也。寒水之氣。與火爲仇。遇仇不發。已爲火勝。而長夏溼土。又制水邪。況逢金令。金得寒而愈堅。故秋月無傷寒也。秋病之似傷寒者。皆夏月納涼之邪。或時行不正之氣。或秋令涼氣之邪耳。仲景方法。爲冬月即病之正傷寒設也。後世混將冬月傷寒之方。通治春夏溫熱之病。遺禍至今。未有能改。陶節庵以麻黃桂枝。難以輕投。竟以沖和代之。施於時疫之病。猶或可也。用於傷寒之症。不亦悖乎。深嗟今之治傷寒者。在一二日。不問屬虛屬實。便汗之。在三四日。不問在經在腑。便和之。在五六日。不問在表在裏。便下之。投劑一瘥。幽泉沉冤矣。人之表裏虛實不同。邪之傳變異氣各別。奈何拘於日數不審形證耶。且寒邪傷人。原無定體。或自太陽始。日傳一經。六日傳至厥陰而愈者。或不罷而留滯一經者。或間經而傳者。或但傳二三經而止者。或始終只在一經者。或越經而傳者。或陽經一齊合病者。或陽經後先並病者。或初入太陽。不作鬱熱。便入少陰而成陰症者。或直中陰經而爲真寒者。或傷生冷而爲內傷寒者。必審脈驗症。辨名定經。確然無疑。然後投劑。日數雖多。但見表症脈浮者猶宜汗之。日數雖少。但見裏症脈沉者即當下之。若表裏症俱見。或表裏症俱無。此屬半表半里禁汗禁下禁吐。但當和之。若日久不愈。脈虛神困者便當補之。果能辨陰陽。審表裏。察虛實。譬之善射。莫不中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