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外傷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ěr kuò wài shāng

2 概述

耳廓易遭受各種挫傷、切傷、撕裂傷、斷離傷及火器傷。處理不當、可發生骨膜炎、軟骨壞死,遺留耳廓畸形

3 病因病理病機

耳廓挫傷可使血管破裂,血液淤積於軟骨與軟骨膜之間,形成血腫,除感局部脹痛外,無其他症狀血腫發生耳廓上部,前外側面,呈半圓形紫紅色腫塊,質軟。血腫如不處理發生機化,可致耳廓增厚變形。如發生感染發生化膿性軟骨膜炎。血腫可在嚴密消毒下進行穿刺,抽出液體,加壓包紮。反覆抽血無效者,可於無菌操作下切開耳廓,排除血液或取出血塊後,加壓包紮。處理中加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耳廓切傷及撕裂傷,輕者爲一裂口,重者有組織缺損,或耳廓撕裂或全部撕脫斷離。傷口應嚴密消毒後,進行清創縫合,儘量保留軟骨組織,如皮膚大塊缺損,軟骨尚完整,可自耳後取帶蒂皮瓣或遊離皮瓣移植,如部分軟骨及皮膚完全破碎,可作邊緣楔形切除,用細針細線對位縫合,縫時不能穿透軟骨。

耳離斷裂者,將斷耳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洗將,泡於抗生素溶液中一刻鐘,如能找到耳廓動脈,可用肝素將其沖洗後,將血管進行吻合,斷耳的皮膚與皮下組織對位縫合。或將斷耳的皮膚去除,耳廓軟骨埋植於耳後皮下,待成活後,將埋植的耳廓軟骨及皮膚掀起移植於原耳廓傷口處,形成新耳廓。如離斷時間過久,或傷口已感染者不宜縫合,將外耳道口周圍皮膚與乳突皮膚對位縫合,以免外耳道口狹窄。

戰時多由爆震壓力波的衝擊直接使鼓膜破裂穿孔,或由於顱底骨折時波及鼓溝,偶有彈片、金屬屑或礦渣濺入外耳損傷鼓膜。平時多爲挖耳、外耳道異物或取異物、耵聹損傷,掌擊外耳,跳水時耳廓先着水面,咽鼓管吹張或擤鼻用力過猛,亦可使鼓膜破裂。

4 臨牀表現

受傷後突感耳內轟鳴,短時耳痛,或有少量血液外耳道流出,隨即出現耳悶、耳聾耳鳴,嚴重者可並有眩暈症狀數小時或數日後減退或消失,少數可遺有耳鳴影響工作與學習。單純鼓膜破裂者,聽力損失較輕,如內蒙古自治區耳同時受損,可發生嚴重耳聾

檢查外耳道有少許鮮血,如合併外耳骨折,或顱底骨折出血量較多並有腦脊液耳漏。鼓膜穿孔多爲不規則裂孔,表面有血痂,直接外傷引起穿孔者,多位於鼓膜後半部,爆震多位於前下方。鼓膜色澤多正常,若合併感染時,則有嚴重充血並有膿液

5 治療

鼓膜損傷後應保持外耳清潔,以酒精消毒外耳道,取除外耳道內存留的泥土、異物、血痂或耵聹屑等,並以消毒棉球置於外耳道口。耳內切忌沖洗或滴藥,以免把外耳細菌帶入中耳引起中耳感染。全身應用抗生素藥物,禁止游泳,防止污水入耳。

鼓膜穿孔小者多能自愈。如不能自愈,可用50%三氯醋燒灼穿孔邊緣,表面放置酚甘油小棉片、硅橡膠薄膜。如穿孔大不能自愈者,可行鼓膜修補術。如有繼發感染,則按化膿性中耳炎處理。

治療耳廓外傷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