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式針刺手法

針刺方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ān shì zhēn cì shǒu fǎ

2 概述

單式針刺手法指針刺操作過程比較簡潔的單式針刺手法[1]

宋代以後,毫針的製作更趨向精巧,圓柱針柄的出現,促進了針刺手法的發展。

金元·竇默在《針經指南》中,依據《難經》補瀉非必呼吸出內針而在手指的論點,提出“ 動、 退、 搓、 進、 盤、 搖、 彈、 捻、 循、 捫、 攝、 按、爪、 切” 手指十四法徐鳳在《金針賦》中總結爲“下針十四法”。明代楊繼洲又根據家傳和個人經驗提出“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這些簡潔的單式手法的出現,極大程度地豐富了刺法的內容。

單式針刺手法包括:揣法爪法切法指持法、進法循法攝法搓法捻法盤法彈法搖法按法提法努法退法動法、留法、拔法和捫法

3 動法

留針活動其針,增強針感,可以催氣

難經·七十八難》:“動而伸之。”

鍼灸問對》:“下針之時,如氣不行,將針搖之,如搖鈴之狀,動而振之。”

4 揣法

用手拇指指腹於穴位所在部位揣按,爲取準腧穴之法。源於《黃帝內經靈樞·外揣》“司外揣內”之說。

鍼灸大成·下手八法》詳細解說:“揣而尋之。凡點穴,以手揣摸其處,在陽部筋骨之側,陷者爲真。在陰部郄膕之間,動脈相應。其厚薄,或伸或屈,或來或直,以法取之,按而正之,以大指爪切掐其穴,於中庶得進退,方有準也”。

5 爪法

指甲掐穴位,便於取穴準確。

難經·七十八難》:“當刺之時……爪而下之。”

鍼灸問對》:“爪者掐也,用左手大指甲着力掐穴,用右手持針插穴有準,此下針法也。”

6 切法

大指甲垂直於穴上作切按動作,以宣散氣血,減輕疼痛,不傷榮衛。

鍼灸問對》:“凡欲下針之時,用兩手大指甲於穴旁上下左右四周掐而動之,如刀割之狀,令氣血宣散。”

鍼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爪切者,凡下針,用左手大指甲,重切其針之穴,令氣血宣散,然後下針,不傷榮衛也。”

7 指持

右手持針,針尖對準穴位進針

鍼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說:“指持者,凡下針,以右手持針,於穴上着力旋插,直至腠理。”

8 進法

由淺入深,漸次而進,獲取感應,使針達應進深度。

鍼灸問對》:“下針後氣不至,男左女右轉而進之。”

鍼灸內篇》:“凡針入穴,宜漸次從容而進,攻病者知酸、知麻、知痛或似麻、似痛之不可忍者即止。”

鍼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進針者,凡下針,要病人神氣定,息數勻,醫者亦如之,切不可太忙。”

9 循法

用手指指腹沿穴位經絡線上撫摩,促使針下經氣來至並循經傳導。

針經指南》:“循者,凡下針於屬經絡之處,用手上下循之,使氣血往來而已是也。經雲:推之則行,引之則止。”

鍼灸問對》:“上下往來撫摩,使氣血循經而來。”

10 攝法

用拇、食、中指沿穴上下經脈進行提捏,促使經氣沿經脈傳導

鍼灸問對》:“用大指、食指、中指指甲,於所屬經分來往攝之,使氣血流行。故攝以行氣。”

11 搓法

將針單向轉動如搓線狀,以加強針下感應,並促使感應向單一方向傳導

鍼灸問對》:“下針之後,將或內或外,如搓線之狀,勿轉太緊,令人肥肉纏針,難以進退。左轉插之爲熱,右轉提之爲寒,各停五息久。故搓以使氣。”

鍼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搓針泄氣最爲奇。”

12 捻法

將針來回反覆捻轉加大刺激量,促使得氣增強感應。

針經指南》:“以手捻鍼也,務要識乎左右也,左爲外,右爲內,慎記耳。”

鍼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內捻。外捻者令氣向上而治病,內捻者令氣向下而治病。如出針,內捻者令氣行至病所,外捻者令邪氣至針下而出也。”

13 盤法

將針作圓形盤轉,可加大刺激量,用於腹部肌肉鬆弛之處。

針經指南》:“如針腹部,於穴內輕盤搖轉而已”。

鍼灸問對》:“如針腹部軟肉去處,只用盤法……其盤如循環之狀”。

14 彈法

用手指彈動針柄,隨着針身的顫動,針下感應持續不斷。

針經指南》:“凡補時,可用大指甲輕彈針,使氣疾行。”

鍼灸問對》:“如氣不行,將針輕輕彈之,使氣疾行。”

15 搖法

用手指執持針柄,將針身左右搖擺,以搖大針孔,便於出針泄氣。

黃帝內經靈樞·官能》:“搖大其穴。”

鍼灸問對》:“迅退針出穴時,必須搖撼而出之。”

16 按法

將針下插豆許,促使感應增強。

醫學入門》:“按者,插也。”

鍼灸問對》:“欲補之時,用手緊捻其針按之……按以添氣。添,助其氣也。”

17 提法

將針上提豆許,使針下感應減弱或消失。

鍼灸問對》:“欲瀉之時,以手捻鍼,慢慢升提豆許,無得轉動……其法提則氣往,故提以抽氣。”

18 努法

用拇食指捏住針柄中指按壓撥動針身,可控制針下感應向單向擴散

鍼灸問對》:“……待氣至。如欲上行,將大指次指捻住針頭,不得移動,卻用中指將針腰輕輕按之,四五息久,如撥弩機之狀。按之在前,使氣在後,按之在後,使氣在前。”

19 退法

將針由深出淺,出針時用。

鍼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欲退之際,一部一部以針緩緩而退也。”

20 留法

退針外出時,針尖到達皮下時,留針片刻方出針,避免出針太猛太快損傷組織

鍼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留者,如出針天部之際,須在皮膚之間留一豆許,少時方出針也。”

21 拔法

針尖已退至皮下,松活不滯澀,如拔毫毛一樣,將針拔出,以避免出針疼痛

鍼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拔者,凡持針欲出之時,待下氣緩不沉緊,便覺輕滑,用指捻針,如拔虎尾狀也。”

22 捫法

出針後用手指按壓針孔,減輕出針後的痛感,防止氣泄

針經指南》:“凡補時,用手捫閉其穴是也”。

鍼灸問對》:“補時出針用手指掩閉其穴,無令氣泄。”

2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