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下1/3骨折合併下尺橈關節脫位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ǐ gǔ xià 1 /3 gǔ shé hé bìng xià chǐ ráo guān jiē tuō wèi

2 概述

1929年法國人稱爲反孟氏骨折。1934年Galeazzi詳細描述了這種損傷,此後即稱爲蓋氏骨折。這種損傷發生率較孟氏骨折高6倍。

3 治療措施

閉合復位比較容易。但因肌肉收縮,維持復位的位置卻較困難。由於旋前方肌、朧橈肌、伸拇長肌與外展拇長肌收縮使骨折遠端發生重疊移位,並向尺側靠攏,因此閉合復位成功率不高。治療結果很不理想。因此應採取切開復位內固定方法。橈骨骨折應做到解剖復位,堅強的內固定,使用加壓鋼板置於橈骨掌面。術後短臂石膏前後託,前臂旋轉中立制動4~6周。去制動後進行功能鍛鍊。

陳舊性蓋氏骨折。如橈骨已經癒合,只有輕度畸形,但有前臂旋轉受限及疼痛症狀時,應做尺骨頭切除術,可改進旋轉功能和減輕症狀畸形嚴重者,必須矯正畸形,以鋼板螺絲釘固定的同時植骨。如內固定十分牢固,可同時行尺骨頭切除術,否則待橈骨骨折癒合後,再做尺骨頭切除術。術後不做外固定,尺早開始做前臂放置功能練習

4 病機

直接外力,如打擊傷或機器絞傷等。間接外力,摔倒手撐地,均可造成這種骨折。可分爲以下3種類型。

(一)橈骨遠端青枝骨折合併尺骨小頭骨分離 均發生兒童。此型損傷輕,易於復位。

(二)橈骨下1/3骨折 多爲橫形、短斜形。有明顯的短縮及下尺橈關節脫位。多由於摔倒手撐地引起。前臂旋前位致傷時,橈骨遠端向背側移位,旋後位致傷者,則向掌側移位。臨牀上後者多見。此型損傷較重。下尺橈韌帶、三角軟骨、骨間膜損傷,尺骨莖突骨折

(三)橈骨遠端下1/3骨折,下尺橈關節脫位併合尺橈骨幹骨折尺橈外傷性彎曲 多爲機器絞傷引起,損傷重可能爲開放傷。除下尺橈韌帶、三角軟骨損傷外,骨間膜損傷亦較重。

5 臨牀表現

移位不明顯者,僅有疼痛、腫脹及壓痛,前臂旋轉活動受限。移位明顯者,橈骨出現短縮與成角畸形,下尺橈關節壓痛,尺骨頭膨出。

X線攝片顯示在橈骨下1/3交界處,橫形或短斜形骨折,多無嚴重粉碎。如橈骨骨折移位明顯,下尺橈關節將完全脫位。在前後X線攝片上,橈骨短縮,遠側尺橈骨間距減少,橈骨向尺骨靠攏。側位片上,橈骨頭向掌側成角,尺骨頭向背側突出。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