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骨折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èng shì gǔ shé

2 英文參考

monteggia fracture

3 概述

1814年意大利外科醫生Monteggia最早報導了這種類型骨折,故稱孟氏骨折

孟氏骨折係指尺骨上1/3骨折合併橈骨頭脫位而言(圖3.7.3.1.3.1-0-1)。這是一種複雜的聯合損傷,往往由於認識不足或治療不當而造成畸形癒合。常在攝X線片時漏拍肘關節,未及時發現和處理橈骨頭脫位;有時只注意了尺骨骨折的整復、固定,而忽略了對橈骨頭的復位固定。因爲橈骨頭脫位後,如不固定可以自動還納也可自動脫位孟氏骨折脫位可因肘部受屈曲或伸直外力引起,因而有兩種相應的損傷,屈曲性損傷約佔10%~15%,尺骨向後成角。橈骨頭向後脫位。伸直性損傷佔85%~90%,尺骨斷面成角的凸側向前外側,橈骨頭向前向外脫位,常合併橈神經的骨間背側支損傷。在診治中應特別注意。因橈神經深支從橈骨頭的前外側繞過,進入前臂穿過旋後肌深淺二層之間,在進入旋後肌之前,入口處有Frohse弓,其拱道內的結締組織包繞骨間背側神經,使神經位置相對固定。當橈骨頭受到暴力衝擊,環狀韌帶關節囊破裂,橈骨頭脫位,橈神經受到突然牽拉可被拉斷或滑入肱橈關節間隙內,或被向前脫位的橈骨頭頂起推向前方。

孟氏骨折脫位,可造成嚴重的前臂旋轉和屈伸功能障礙。其原因是尺骨上1/3骨折畸形癒合後骨性阻擋;成角和旋轉畸形癒合後尺骨的旋轉軸發生改變;橈骨頭脫位後上、下尺橈關節和肱橈關節解剖關係變位;骨折畸形癒合後骨間膜發生攣縮;創傷後肘關節周圍組織的粘連和攣縮。在處理孟氏骨折畸形癒合時,要弄清楚是成角畸形還是旋轉畸形癒合,儘管二者均可影響前臂的旋轉功能,但在手術方式上則完全不同。旋轉畸形癒合的矯正是在畸形處截骨,然後旋轉對位,在合適的角度下重新進行固定。成角畸形癒合的矯正是在成角處截骨,恢復尺骨的長度,按其解剖關係進行復位、固定。經截骨矯形後仍然旋轉功能受限時則行骨間膜鬆解。

4 病因病理病機

多爲間接暴力致傷,根據暴力方向及移位情況臨牀可分三種類型:

(一)伸直型 比較常見,多發生兒童。肘關節伸直或過伸位跌倒,前臂旋後掌心觸地。作用力順肱骨傳向下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殘餘暴力轉移於橈骨上端,迫使橈骨頭衝破,滑出環狀韌帶。向前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掌側及橈側成角。成人直接暴力打擊造成骨折,骨折爲橫斷或粉碎型。

(二)屈曲型 多見於成人。肘關節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觸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較高平面橫型或短斜型骨折,橈骨頭向後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背側,橈側成角。

(三)內收型 多發生幼兒。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上肢略內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內方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處橫斷或縱行劈裂骨折,移位較少,而橈骨頭向外側脫位

凡尺骨上端骨折,X片上沒見到橈骨頭脫位,在治療時,應按此種骨折處理。因爲橈骨頭脫位可自行還納。如忽略對橈骨頭固定。可自行發生再移位。

5 臨牀表現

外傷後肘部及前臂腫脹,移位明顯者可見尺骨成角或凹陷畸形。肘關節前外或後外方可摸到脫出的橈骨頭。前臂旋轉受限。腫脹嚴重摸不清者,局部壓痛明顯。

6 檢查

當尺骨上1/3骨折時,X片必須包括肘關節注意肱橈關節解剖關係,以免漏診。

7 治療

7.1 手法復位外固定

1.伸直型:全麻或臂叢麻醉下復位。如已復位用石膏託或夾板將肘關節固定在極度屈曲位2~3周,待骨折初步穩定後,改用紙壓墊夾板局部固定。肘關節在90°屈曲位,開始練習活動,直至骨折完全癒合。

2.屈曲型:麻醉體位同伸直型,如復位滿意用掌背側石膏託固定肘關節在近伸直位2~3周。而後改用紙壓墊夾板固定,肘關節屈曲90°開始練習,直到骨折癒合。

3.內收型:手法復位橈骨頭後,尺骨多可自行復位,如輕度成角,橈骨頭位置無明顯改變,則不需復位,僅用長臂石膏固定2~3周。

7.2 切開復位內固定

手法復位不成功孟氏骨折,或骨折已復位而橈骨頭脫位不能還納者,應早期手術復位內固定。先整復橈骨頭脫位,並瞭解環狀韌帶損傷情況並加修補,髓內針或鋼板螺釘固定尺骨。

7.3 陳舊性孟氏骨折處理

成人陳舊性骨折,尺骨已獲矯正骨折癒合堅固,僅前臂旋轉功能受限,切除橈骨頭可改善旋轉功能。如尺骨骨折未癒合,有畸形,可手術矯正骨折內固定。並復位橈骨頭。如橈骨頭不能復位,可切除。兒童陳舊性病例,尺骨骨折移位不大,並非影響橈骨頭復位者可不處理。如果畸形明顯,必須矯正,髓內針固定,以利橈骨頭復位,橈骨頭復位後,修復重建環狀韌帶,橈骨頭不能復位者暫不行橈骨頭切除,以免影響橈骨發育,待成年後再切除。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