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葉

中藥材 理氣消食 中醫學 解表散寒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sū yè

2 英文參考

common perilla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白蘇葉

白蘇葉中藥名,出自《本草圖經[1]

3.1 別名

荏葉[1]

3.2 來源及產地

脣形科植物白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葉[1]。我國南北各地多有栽培[1]

3.3 性味歸經

辛,溫[1]。入肺、脾經[1]

3.4 功能主治

功在解表散寒,理氣消食[1]。主治風寒感冒咳喘食積[1]

3.5 用法用量

煎服:4.5~9g[1]

3.6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內有紫蘇醛、白蘇烯酮(Egomaketone)、松茸醇(Matsutake alcohol)[1]

4 《*辭典》·白蘇葉

4.1 出處

本草圖經

4.2 拼音名

Bái Sū Yè

4.3 別名

荏葉(《別錄》)。

4.4 來源

脣形科植物白蘇的葉片,夏、秋採葉,置通風陰乾。或連嫩莖採取,切成小段,曬乾

4.5 化學成份

葉含揮發油,主爲紫蘇酮。

4.6 性味

辛,溫。

孟詵:"性溫。"

②《滇南本草》:"味辛,性溫,無毒。"

4.7 歸經

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陰經。"

4.8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理氣,消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食積,吐瀉,冷痢

①《別錄》:"主調中,去臭氣。"

②《本草拾遺》:"搗敷蟲咬。"

③《日華子本草》:"調氣,潤心肺,長肌膚,益顏色,消宿食,止上氣咳嗽,去狐臭,敷蛇咬。"

④《滇南本草》:"治傷寒發熱無汗頭疼,一切風寒痰湧而結,霍亂轉筋咳嗽吐痰,小兒風症。定痛,止喘。"

⑤《生草藥性備要》:"下氣,除風溼。"

⑥《福建民間草藥》:"消冷氣,止冷痢祛風解熱,驅蟲解毒。"

4.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外用:搗敷。

4.10 附方

①治冷痢白蘇莖葉三至五錢,紅糖少許,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蛔蟲白蘇葉,研末,每次用一錢(小兒酌減),調白糖二錢,用開水送下,每日早晚和飯前各服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男子陰腫:荏葉生搗和醋封之。(孟詵

④治虺中人:以荏葉爛杵,豬脂和,薄敷上。(《梅師集驗方》)

4.11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7.

用到中藥白蘇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白蘇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