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

書籍 古籍 溫病著作 清代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ēn bìng tiáo biàn

2 英文參考

Wenbing Tiaobi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etailed Analysis of Epidemic Warm Disease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溫病條辨》爲中醫溫病著作[1]。六卷。清·吳瑭[1]於1798年。

4 主要內容

作者仿張仲景傷寒論》體例,汲取明、清溫病學家的學術經驗,以簡要的文字,分篇分條論析溫病三焦辨證治法,並自加小注。卷首爲原病篇,引述《內經》有關溫病條文並予以註釋;卷一~三分述三焦溫病;卷四雜說、救逆及病後調治;卷五解產難、卷六解兒難,專論產後調治、保胎和小兒急慢驚風及痘疹、疳疾等。全書內容豐富、條理系統。吳氏將溫病三焦辨症,宗法劉河間,於明·清學派中,推崇葉天士。其辨證和治療方劑,採錄葉氏治驗頗多,可以認爲吳氏繼承了葉天士溫熱論》學術思想、辨證體系、治療大法和方藥,然後加以條理化和系統化,從而撰成了這一部切於實用,流傳甚廣的溫病名著。

5 現存版本

本書問世後,有朱武曹氏的增批本,更有王士雄葉霖、鄭雪堂三家的評註本,書名《增補評註溫病條辨》,1958年上海衛生出版社即據此本重印。此外還有幾十種清刊本。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