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肝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蘇沈良方》卷二:煮肝散

處方

紫菀 桔梗 蒼朮 芍藥各等分

功能主治

治肝痿腳弱,及傷寒手足萎縮不隨者。

用法用量

上藥爲末。每次12克,加入羊肝半具,大竹刀切,勿犯水,勿令血散,再加鹽、醋。蔥、姜、酒同煮熟,空腹時服,每日三次。

摘錄

《蘇沈良方》卷二

《儒門事親》卷十二

方名

煮肝散

組成

青蛤粉、夜明砂、谷精草各等分。

主治

雀目。小兒疳眼,翳膜羞明。

用法用量

每服5-7錢,放豬肝內煮熟。細嚼,茶清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附註

《衛生寶鑑》:上爲細末,每服一錢,五七歲以上二錢,用獖豬肝一大片,劈開,摻藥在內,攤勻,麻線纏定,以米泔水半碗煮肝熟,取出肝,湯傾碗內,燻眼;分肝作三次嚼喫,肝湯送下,一日三服,不拘時候。大人雀目,空心服,如患多時不效,日服二次。

《聖惠》卷七十

方名

煮肝散

組成

縮砂3分(去皮),蔦(蒔)蘿3分,蓽茇3分,柴胡3分(去苗),白朮半兩,白芷半兩,胡椒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蕪荑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茵陳半兩,細辛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紫菀半兩(去苗土),白芍藥半兩。

主治

婦人冷勞氣,脾胃虛乏,大腸轉瀉,水谷不化,四肢羸瘦,口內生瘡,不思飲食,漸加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用豬肝1具,去脂膜,柳葉片切,新汲水洗過,入蔥白3根細切,於鐺鍋內,以新汲水2大盞,入鹽醋少許,以瓷碗合,煮令水濃,空心食之,喫粥飲送下。食後良久,飲暖酒1盞爲妙,晚食前再服亦佳。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聖濟總錄》卷一一○

方名

煮肝散

組成

紫芥菜子(真者,炒令黑色)。

主治

雀目,咫尺不見物。

用法用量

用羊肝1具,分作8服,每用散3錢,捻在肝上,外託荷葉,裹煮令熟。放冷服之,以煮肝湯送下,臨臥時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聖惠》卷二十八

方名

煮肝散

組成

木香1兩,人蔘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胡椒1分,補骨脂半兩,白朮1兩,白芍藥1兩,高良薑半兩(銼),乾薑半兩(炮裂,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縮砂半兩(去皮)。

主治

虛勞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用獖豬肝1具切細,拌勻,入於鐺子內,以漿水3大盞,入蔥白5根,煮令爛熟,任意食之。

製備方法

上爲散。

《三因》卷十六

方名

煮肝散

組成

四生散。

主治

眼赤,有耳癢症。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羊子肝入鹽酒同煮令熟。空心溫服。

《聖濟總錄》卷一八一

方名

煮肝散

組成

黃連(去須)、沙蔘、玄精石、決明子各等分。

主治

小兒疳眼,翳膜沙澀。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匕,用羊肝1片,竹篦子切作縫子,摻藥在內,線系入沙罐子內垂掛,勿令着底,以米泔煮熟。淡食羊肝,每片分作2-3服,量兒大小與之。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濟總錄》卷一○九

方名

煮肝散

組成

羌活(去蘆頭)1兩,獨活(去蘆頭)1兩,青葙子1兩,款冬花1兩。

主治

眼生黑花,漸成內障;鬥睛偏視;風毒攻眼,腫痛澀癢;短視,倒睫,雀目。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用羊子肝1葉(細切),淡竹葉數片,同裹如糉子,別用雄黑豆49粒,米泔1盞,銀石器內同煮,豆爛泔盡爲度。取肝細嚼,溫酒送下。又將豆食盡,空心、日午、夜臥各1次。

製備方法

上爲散。

附註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煮肝煎”。

《成方便讀》卷四

方名

煮肝散

組成

夜明砂(淘淨)1兩,蛤粉1兩,谷精草1兩,石決明1兩。

主治

雀目羞明,疳眼翳障等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用豬肝以竹刀劈開,勿犯鐵器,攤藥在內,麻線纏定,米泔水1碗,煮肝至熟。先取出肝,傾湯碗內,燻眼,肝分3次細嚼,用煮肝湯熱服,1日服盡。

製備方法

上爲散。

各家論述

雀目一證,至夜則昏如霧露,視物無光,皆由肝有滯濁,積結陰分,以致精津血液至交入陰分之時,不能上升於目,故夜視無光。小兒疳眼,亦因積滯起見,流雖異而源則一也。方中夜明砂,專入肝經,破滯化積;谷精草得谷之餘氣,養肝磨翳;蛤粉、決明,皆介類之品,引之以入陰分;以肝煮之者,使藥性歸之於肝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