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手法 2012年05月2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針刺手法,針刺治療的操作方法。簡稱針法或刺法。

針刺的操作方法

針刺手法指針刺時所運用的各種操作方法,包括進針、運針和出針。

入速出緩:《流注指微賦》:“針入貴速,既入徐進;針出貴緩,急則多傷。”這是自《內經》以來首次論述進針與出針的技巧和原則。

雙手配合:《標幽賦》:“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闡明瞭左右手配合進針的要領。“右手輕而徐入”指針尖透皮後的緩慢進針的手法,在透皮時仍需重而速,纔可能進針無痛。

項目 操   作   法 目     的
針入 迅速將針尖刺入皮下 減輕、免除進針疼痛,準確掌握針刺深度,以免刺皮傷肉、刺肉傷筋、刺筋傷骨。徐入還能更好地體會針下感應,密意守氣,施行補瀉操作。
既入 緩緩將針進到所需的深度
針出 先將針緩慢上提,輕度捻轉令針體鬆動,再上提至皮下,然後如拔毫毛般迅速出針 避免損傷穴位組織,當針身有肌纖維纏繞,或體位移動致滯針、彎針時,更應徐緩出針。

運針時所用的促使針刺得氣、保持與加強針感、針刺補瀉的方法

專指運針時所使用的各種促使針刺得氣,或保持與加強針感,以及針刺補瀉的方法。

導氣法

《靈樞·五亂》:“徐入徐出,謂之導氣。”

概述:導氣法是入針和出針速度均勻緩慢的針刺法,調氣法之一。本法與“疾而徐”、“徐而疾”不同速度的針刺法大不相同,相當於近人所稱“平補平瀉”法。

目的:使邪氣(逆亂、鬱結之氣)散溢,真氣(經氣)得以通暢。

營衛補瀉法

原則:《難經·七十六難》:“當補之時,從衛取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榮衛通行,此其要也”。衛爲陽,行於體表;榮血屬陰,在裏,行於經脈之中。補應取衛陽之氣,瀉應棄置榮血。

方法:《難經·七十八難》:“得氣,因推而內(納)之,是謂補;動而伸(提)之,是謂瀉”。《醫學入門》:“補則從衛取氣宜輕淺而針,從其衛氣隨之於後而濟其虛也。瀉則從榮棄置其氣,宜重深而刺,取其榮氣迎之於前而瀉其實也”。

方 法 《 難   經 》 後  世  醫  家
進針得氣後,將針推進下插,引衛分陽氣深入以納之 先淺後深,緊按慢提
進針到深層得氣後,將針動而上提,引榮血從陰分向外散之 先深後淺,緊提慢按

針刺深淺法

依榮衛分深淺

《難經》主張刺衛者宜淺,刺營者宜深。

《難經·七十一難》:“針陽者,臥針而刺之;刺陰者先左手攝按所針榮俞之處,氣散乃內針。是謂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營”。

類 別 原  則 方      法
刺 衛 刺衛無傷營 淺刺,沿皮橫刺(臥針)
刺 營 刺榮無傷衛 先用左手按壓穴位,

使淺層衛氣散開後再針刺

四時針刺法

《難經》不但主張因四時季節不同,針刺深淺有別,而且還提出因四時不同取穴針刺亦有差異。

《七十四難》:“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滎者,邪在心;季夏刺輸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四時有數,而並繫於春夏秋冬者也。針之要妙,在於秋毫者也。”

《六十五難》:“然,所出爲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始生……合者北方冬也……。”

《六十八難》:“井主心下滿(肝主滿),滎主身熱(心主熱),俞主體重節痛(脾主重),經主喘咳寒熱(肺主咳喘),合主逆氣而泄(腎主泄)。”

這種將五輸穴分四時而刺的主張,與《內經》有關內容有區別,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