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湯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金匱要略》卷中:澤瀉湯

處方

澤瀉15克 白朮6克

功能主治

治水停心下,清陽不升,濁陰上犯,頭目昏眩。現用於耳源性眩暈。

用法用量

上藥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溫再服。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中

《聖濟總錄》卷一一二:澤瀉湯

處方

澤瀉 升麻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決明子(微炒)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實(去瓤,麩炒)芍藥各30克 梔子仁 人蔘 赤茯苓(去黑皮)黃柏(去粗皮)細辛(去苗葉)白朮各15克 柴胡(去苗)120克 桑根白皮(銼,炙)60克 青葙子30克

製法

上藥十八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

治肝熱目赤,視物不清,積年青盲,視不見物。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薑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後、臨臥溫服,一日二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王樂善方:澤瀉湯

處方

澤瀉40克,白朮20克。

功能主治

蠲飲利溼。主素有痰飲內停,清陽不得上升所致。(美尼爾氏綜合症)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

王樂善方

《普濟方》卷一九三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澤雞3兩(炒),知母2兩,海藻2兩,丹蔘3兩,秦艽2兩,木防己2兩,豬苓2兩(去皮),大黃3兩,通草2兩,青木香2兩。

主治

寒熱當風,飲多暴腫,身如裂,脈浮數。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製備方法

上切。

用藥禁忌

忌酢物。

《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澤瀉1兩,細辛(去苗葉)1兩,續斷1兩,秦艽(去苗土)1兩,山芋1兩,黃耆(銼)1兩,防風(去叉)1兩半,五味子1兩半,生薑(切,焙)1兩半。

主治

氣虛,手足厥逆,三焦不順。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大棗1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臨臥各1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八十五

方名

澤瀉湯

別名

腎着散

組成

澤瀉半兩,桂(去粗皮)3分,白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乾薑(炮)半兩,杜仲(去粗皮,銼,炒)3分。

主治

五種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臥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附註

腎着散(《普濟方》卷一五五)。

《產科發矇》卷二引周新定方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澤瀉、木通、茯苓、枳殼、桑白皮、檳榔、葵子、瞿麥各等分。

主治

婦人妊娠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加生薑3兩,水煎服。

《醫家心法》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白芍2錢,當歸1錢,黃芩1錢,澤瀉1錢,甘草1錢,楂肉1錢,丹皮1錢,木香4分,滑石2錢,青皮8分,厚朴8分。

主治

痢疾。

加減

紅積,加黃連8分或1錢至1錢5分;鮮血,加生地3錢;初起毒盛,便難,人壯實者,加酒制大黃2-3錢;身體發熱,加柴胡8分或1錢。

《雞峯》卷十九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澤瀉、天雄,白蒺藜半兩,防風1兩,枳實半兩。

主治

風寒之氣客於腎經,上乘肺而氣不下流,風與氣搏,面目卒然浮腫,身無痛,形不瘦,不能食,切其脈大緊。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加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附註

方中澤瀉、天雄用量原缺。

《普濟方》卷二六一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澤瀉2兩,知母2兩,石膏(碎)2兩,當歸2兩,甘草(炙)2兩,人蔘2兩,桂心2兩,黃耆2兩,茯苓2兩,竹葉(切)3升,麥門冬3兩(去心)。

主治

虛汗。

用法用量

以水1鬥2升,煮竹葉,取1鬥,去滓,下諸藥,煮取4升,分服。

製備方法

上切。

《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澤瀉(銼)1兩,葵根(銼)1兩,木通(銼)1兩,車前子1兩,井泉石(碎)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

主治

腎臟實熱,傳入膀胱,小便黃赤,結澀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小便利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一五九

方名

澤瀉湯

別名

聖麥散

組成

澤瀉1兩,瞿麥(去根,銼碎)2兩半,榆白皮(刮淨,銼碎)2兩,甘草(炙令赤)1兩半,桂(去粗皮),木通(銼碎),牛膝(酒浸半日,切,焙)1兩。

主治

難產。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3片,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一服未產,更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附註

聖麥散(《普濟方》卷三五六)。

《聖濟總錄》卷十七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澤瀉1兩,前胡(去蘆頭)1兩,白朮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1兩,人蔘1兩,半夏(湯洗7度,切作片,以生薑汁浸,焙乾,炒)1兩,檳榔(銼)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主治

風痰壅滯,胸膈不利,頭目昏眩,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以水1盞,加生薑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澤瀉1兩半,熟乾地黃(焙)2兩,五味子1兩半,丹蔘1兩半,玄蔘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人蔘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2兩,石斛(去根)2兩,地骨皮2兩,磁石(煅、醋淬7遍)3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半,甘草(炙)1兩半,黃耆(銼)1兩半,菖蒲(米泔浸1宿,銼,焙)1兩半。

主治

腎間有水,耳聾經年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先以水3盞,煮羊腎1只,取汁至1盞,去羊腎下藥,加生薑一棗大(拍碎),大棗3枚(去核),同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慈幼新書》卷九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陳皮、厚朴、黃芩、黃連、檳榔、白芍、甘草、茯苓、滑石、大黃、澤瀉。

主治

小兒痢疾。

《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嬰孺方》

方名

澤瀉湯

組成

澤瀉8分,升麻8分,知母8分,柴胡8分,梔子仁8分,芍藥8分,決明子5分,枳殼(炙)4分,竹葉(切)1升,杏仁(去皮尖)6分,寒水石(碎)6分。

主治

小兒眼赤痛,有膿,壯熱。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半,5-6歲爲3服。

《外臺》卷六引《刪繁方》

方名

澤瀉湯

別名

泄熱澤瀉湯

組成

澤瀉2兩,生地骨皮5兩,甘草1兩(炙),半夏2兩(洗),石膏8兩,柴胡3兩,茯苓3兩,生薑3兩,竹葉(切)5合,人蔘2兩,桂心1兩,蓴心1升。

功效

通脈瀉熱。

主治

上焦實熱而致漏氣,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熱。上焦熱結,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3升,分3服。

製備方法

上切。

用藥禁忌

忌海藻、菘菜、羊肉、餳、醋、生薑。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漏氣者,風熱閉其腠理。上焦之氣悍慄滑疾,經氣失道,邪氣內著,乘飲食入胃,樞機開闔之時,蒸發熱汗從頭身背陽位漏泄,雖言熱在上焦,而三焦之源實從下發,故取五苓散中澤瀉、桂、苓下通膀胱氣化;小柴胡湯中柴胡、姜、半、參、甘中清膽腑樞機;竹葉石膏方中石膏、竹葉、半夏、甘、參上散胃中蘊熱。相配之妙,尤在人蔘助諸藥力,桂心鼓諸藥性,蓴心專瀉胃熱,骨皮專走三焦也。

附註

泄熱澤瀉湯(《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