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紫癜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中毒性紫癜,drug purpura

疾病代碼

ICD:L99.8*

疾病分類

風溼免疫科

疾病概述

本病大多由於藥物引起,故亦可稱爲藥物性紫癜(drug purpura)。中毒性紫癜係指因某種物質經各種途徑進入體內產生以紫癜性損害爲主的中毒性表現。

由於工業生產偶然接觸或因治療上需要而接觸、吸入毒物或用藥過程中出現出血症狀。紫癜之大小與輕重不一,可以從少數瘀點以至廣泛瘀斑,也可累及重要臟器。藥物引起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發病常迅速而嚴重。

疾病描述

本病大多由於藥物引起,故亦可稱爲藥物性紫癜(drug purpura)。中毒性紫癜係指因某種物質經各種途徑進入體內產生以紫癜性損害爲主的中毒性表現。

症狀體徵

由於工業生產偶然接觸或因治療上需要而接觸、吸入毒物或用藥過程中出現出血症狀。紫癜之大小與輕重不一,可以從少數瘀點以至廣泛瘀斑,也可累及重要臟器。藥物引起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發病常迅速而嚴重。損害初爲瘀點、瘀斑,或大片大皰性、出血性壞死和口腔黏膜出血性大皰,6~12h 後可有胃腸道和泌尿道出血。二乙基溴化乙酰脲(即卡溴脲),是引起特殊類型紫癜的少數藥物之一。損害爲伴有紅斑的廣泛性毛細血管漏出的紫癜。臨牀上類似瘙癢性紫癜和進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Schamberg 病)。

疾病病因

許多化學品及藥物進入體內,由於其毒性作用而引起血小板減少,或對骨髓的直接抑制,或由於毛細血管的損傷,或由於凝血缺陷而引起。亦可由於變應性機制引起上述的病變。

病理生理

1.毛細血管損傷 引起毛細血管損傷而產生紫癜,伴有或不伴有血小板減少。這些物質有:卡波麻(carbromal)、氯黴素、氯噻嗪(克尿塞)、氯丙嗪、己烯雌酚、金鹽、異煙肼、對氨水楊酸、苯巴比妥、哌嗪(驅蛔靈)、奎尼丁、奎寧、利舍平(利血平)、蛇毒、水楊酸鈉、硫脲、甲苯磺丁脲(甲糖寧)、硝酸甘油、非那西丁等。

2.血小板減少 是中毒性紫癜的常見原因,其作用方式有:

(1)產生骨髓廣泛抑制的物質:有苯、無機砷、金製劑、細胞毒藥物(烷化劑、代謝拮抗劑、長春鹼類等)、氯黴素、鏈黴素、磺胺異惡唑、磺胺甲氧嗪、異煙肼、氯丙嗪、地西泮安定、氯氮(利眠寧)、苯妥英鈉、美沙酮、三甲雙酮、米帕林(阿的平)、保泰松等。可伴貧血或白細胞減少。

(2)選擇性抑制骨髓巨核細胞作用的藥物:有紅黴素、青黴素,四環素、磺胺嘧啶、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吲哚美辛(消炎痛)、氨基比林(匹拉米洞)、阿司匹林、可待因、秋水仙素、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洋地黃、氫氯噻嗪類利尿藥、利舍平、肼屈嗪(肼苯噠嗪)、苯丙胺、乙酰唑胺、雌激素以及乙醇等。

(3)通過免疫機制使血小板減少的藥物:有青黴素、鏈黴素、新黴素、頭孢菌素類、磺胺類、硫氧嘧啶、奎尼丁、奎寧、安替比林、阿司匹林、保太鬆、水楊酸鈉、砷劑、金鹽、鉍劑、異煙肼、銻波芬、氯喹、戊巴比妥、苯巴比妥、洋地黃、氯磺丙脲、乙酰唑胺、氯噻嗪類等。

3.血小板功能紊亂 引起血小板功能紊亂但其數目正常的藥物有:右旋糖酐和阿司匹林,能減少血小板黏附性和凝聚性,從而造成血小板病。其他抗血小板凝聚藥物有利舍平、苯乙雙胍(降糖靈)、保泰松、抗組胺類、馬西林寶(ethyloestranol)和磺吡酮(sulphinpyrazone)等。

4.藥物干擾凝血因子的合成 雙香豆素和有關化合物能干擾凝血因子的合成。

診斷檢查

診斷:仔細詢問病史,排除其他紫癜,一般可確立診斷。

實驗室檢查:包括各種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實驗室檢查,還可測定藥物引起的抗體,後者包括凝聚、補體結合、血小板第三因子釋放和血塊退縮抑制試驗。

其他輔助檢查: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鑑別診斷

臨牀上要與其他紫癜性損害相鑑別。

治療方案

病情危重者應用皮質激素,可防止血小板減少時嚴重的內臟出血。伴有骨髓抑制時,可用雄激素,或定期輸給血小板或新鮮血液。

併發症

可伴發溶血性貧血和多種神經及精神症狀。

預後及預防

預後:一般停藥後症狀可逐漸消失。

預防:去除致病因素,避免再用致病藥物,不再接觸有害物質。

流行病學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