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湯 2015年04月01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陽和湯記載於《外科全生集》卷四,其組成爲熟地黃30克 麻黃1.5克 鹿角膠9克 白芥子6克(炒,研)肉桂3克 生甘草3克 炮姜炭1.5克,具有溫陽補血,散寒通滯之功效。治陽虛寒凝而成之流注、陰疽、脫疽、鶴膝風、石疽、貼骨疽等漫腫無頭,平塌白陷,皮色不變,痠痛無熱,口不渴,舌淡苔白者,脈沉細等。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陽和湯

該方劑具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鎮痛作用,並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和促進作用。但針對該方劑所列適應證大部分是細菌感染性疾病,特別是對結核性腹膜炎、骨結核等還必須與現代醫學抗感染、抗結核治療進行強有力結合。[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00.

處方

熟地黃30克 麻黃1.5克 鹿角膠9克 白芥子6克(炒,研)肉桂3克 生甘草3克 炮姜炭1.5克

熟地1兩,肉桂1錢(去皮,研粉),麻黃5分,鹿角膠3錢,白芥子2錢,姜炭5分,生甘草1錢。

功能主治

溫陽補血,散寒通滯。治陽虛寒凝而成之流注、陰疽、脫疽、鶴膝風、石疽、貼骨疽等漫腫無頭,平塌白陷,皮色不變,痠痛無熱,口不渴,舌淡苔白者,脈沉細等。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方解

陰疽多由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溼滯,痹阻於肌肉、筋骨、血脈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見一系列虛寒表現。治宜溫經補血,散寒通滯。方中重用熟地,滋補陰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膠,補腎助陽,強壯筋骨,兩者合用,養血助陽,以治其本,共爲君藥。寒凝溼滯,非溫通而不足以化,故方用姜炭、肉桂溫熱之品爲臣。脾主肌肉,姜炭溫中,破陰通陽;寒在營血,肉桂入營,溫通血脈。佐以麻黃,辛溫達衛,宣通經絡,引陽氣,開寒結;白芥子祛寒痰溼滯,可達皮裏膜外,兩味合用,既能使血氣宣通,又可令熟地、鹿膠補而不滯。甘草生用爲使,解毒而調諸藥。綜觀全方,其配伍特點是補血藥與溫陽藥合用,辛散與滋膩之品相伍,宣化寒凝而通經絡,補養精血而扶陽氣。用於陰疽,猶如離照當空,陰霾自散,化陰凝而布陽氣,使筋骨、肌肉、血脈、皮裏膜外凝聚之陰邪皆得盡去,故以陽和名之。[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97.

方中重用熟地大補營血爲君;鹿角膠生精補髓,養血溫陽爲臣;姜炭破陰和陽,肉桂溫經通脈,白芥子消痰散結,麻黃調血脈,通腠理,均以爲佐;生甘草解膿毒而和諸藥爲使。諸藥合用,陽回陰消,血脈宣通,用於陰寒之證,猶如離照當空,陰霾四散,故名"陽和湯"。

運用

1.使用注意:瘡瘍陽證、陰虛有熱及破潰日久者均忌用。乳巖萬不可用,陰虛有熱及破潰日久者,不可沾脣;半陰半陽之證忌用。只適用於陰證,陽證忌用。

2.方中麻黃只起發越陽氣作用,故用量較輕,熟地補血固本,用量宜重,運用時應注意麻黃與熟地之比例,如兼氣虛不足,加黨蔘、黃芪等補氣之品效果更佳[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97. 。如治乳解、乳巖、加土貝5錢。

3.腦疽:友人周慕蓮君患腦疽初起,察其屬陰性,法當與陽和湯,顧大便五日未行,疑其有熱結,爲之躊躇者再,誰知服湯後,次早項背轉動便易,大便暢下,乃悟其大便之閉,亦屬寒性故也。

4.骨與關節結核:用本方湯劑或丸劑配合外治法,治療74例骨與關節結核,結果有效率達81%。作者認爲該療法有良好的止痛,消腫作用,能促進潰瘍及瘻管癒合,改善全身症狀。且該法不用石膏固定,患肢可較早活動,避免關節強直,防止部分併發症的發生。《中華外科雜誌》(1959;5:458):本方配合犀黃丸內外同治,治療骨結核60例,陽虛者肉桂、炮姜可增加1-2倍,或加附子;療程5個月左右。結果:X線證實骨質完全癒合、臨牀症狀消炎者19例;骨質破壞停止,部分吸收好轉,臨牀症狀減輕者8例;臨牀症狀減輕,但未經X線複查者33例。患者服藥1月後,體重增加,精神好轉,疼痛消失,食慾增加。有寒性膿腫者,服藥後膿腫停止發展或縮小;有竇道者,創口分泌物於30-40天左右明顯減少;血沉逐漸恢復正常。

5.骨瘤:肖某某,男,十七歲,未婚,石阡縣龍硐公社人。一九八○年十月就診。數月前左頸部長包塊一個約雞蛋大,不痛,推之不移,壓之不痛,面色無華,精神萎頓,形寒肢冷,舌質胖嫩,脈象沉細無力,診爲骨瘤,證屬正氣虛衰,陰寒凝滯,宜用溫陽散寒、扶正通瘀法治療。以陽和湯加附片10g,每日1劑,水煎,服3次。連服50餘劑後,包塊全消,諸症皆愈,僅患處皮膚留有較深色素。

6.乳核:姚某某,女性,十八歲,未婚。初時乳部長一硬疙瘩,繼之漸次增大,疼痛異常,求診於餘。檢視乳房並無破潰,脈緩,舌淡,屬乳核陰症,爲擬陽和湯全方加貝母4錢,4劑而愈。

7.乳腺小葉增生症;本證中醫稱“乳癖”。用本方加香附、青陳皮、鬱金、治療屬虛寒型者10例。服藥6-8劑後,腫塊及症狀逐漸消失,隨訪1年以上未見覆發。

8.坐骨神經炎:本方加味治療30例,結果:臨牀治癒(疼痛消失,行走自如)25例,好轉(尚有輕微疼痛)4例,無效1例。有效病例療程一般爲10-20天,一般服藥1-2劑後自覺發熱汗出,疼痛即有緩解,服藥5-8劑後,疼痛明顯減輕。對於病程短而疼痛劇烈者,療效高,療程也短;反之則療程較長而療效亦差。服藥期間未見不良反應。

現代適應證

[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98.

適應證:本方用於治療骨結核、腹膜結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結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肌內深部膿瘍等屬血虛寒凝者。

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累計周圍關節爲主的多系統炎症的自身免疫疾病。病因至今不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一些病毒、支原體、細菌可通過某些途徑影響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和病情進展。a.改變滑膜細胞或淋巴細胞基因表達而改變其性能.b.活化B細胞;c.活化T細胞和巨噬細胞並釋放細胞因子,尤其是具有超抗原性能的細菌;d.感染因子的某些成分和人體自身抗原通過分子模擬而導致自身免疫性產生。②遺傳傾向。當抗原進入人體後首先被巨噬細胞或巨噬細胞樣細胞吞噬,然後T輔助淋巴細胞被活化,再活化B細胞爲漿細胞,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其中有類風溼因子和其他抗體,同時使關節出現炎症和破壞;免疫球蛋白和類風溼因子形成免疫複合物,經補體激活後可誘發炎症。類風溼關節炎的滑膜組織CD4+T細胞浸潤,產生細胞因子IL-2、IFN-γ增多;滑膜的巨噬細胞也因抗原被活化,產生細胞因子TNF-α、IL-1、IL-6、IL-8增多,尤其前兩者促使滑膜處於慢性炎症狀態;TNF-α更進一步破壞關節軟骨和骨,造成關節畸形;IL-1則引起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主要病理改變是滑膜炎,急性期表現爲滲出和細胞浸潤,滑膜下小血管擴張,內皮細胞腫脹,間質水腫等。慢性期滑膜增厚,形成許多絨毛樣突起,突向關節腔內或侵入到軟骨和軟骨下骨質,滑膜下層爲大量淋巴細胞浸潤;血管炎可發生在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關節以外的任何組織,可導致血管腔狹窄和堵塞,類風溼結節即爲血管炎的一種表現,臨牀主要表現爲關節晨僵、疼痛與壓痛、關節腫大及關節畸形,可併發關節外有關組織器官的病變表現。

結核性腹膜炎

結核性腹膜炎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瀰漫性腹膜感染。主要繼發於肺結核或體內其他部位的結核病,且以腹腔內結核病竈直接蔓延爲主,少數由血行播散引起。主要病理改變爲腹膜充血、水腫、滲出,大量纖維組織增生可發生腸粘連;嚴重時腸管、大網膜、腸繫膜可發生乾酪樣壞死。臨牀主要表現爲發熱與盜汗、腹痛、腹水、腹壁柔韌感及腹部腫塊。

骨結核

骨結核多爲肺結核或消化道結核的結核桿菌經血液循環到達骨和關節,最初爲單純性滑膜結核或單純性骨結核,單純性骨結核骨髓腔內壓力高,膿液積聚,骨質可發生破壞。臨牀主要表現爲結核中毒症狀及病變部位疼痛。

骨髓炎

骨髓炎均是由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最常見)經血行播散或開放性骨折感染或鄰近軟組織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菌栓首先阻塞小血管使之發生骨壞死,並有充血、滲出與白細胞浸潤。骨及骨髓組織破壞滲出形成局部膿腫並逐漸增大,使骨髓腔內壓力增大,並延及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膿腫,骨膜穿破後可形成局部膿腫,穿破皮膚成爲竇道。臨牀主要表現爲高熱中毒症狀,局部患病區域疼痛、紅腫。

慢性淋巴節炎

慢性淋巴節炎大多是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從皮膚、黏膜破損處或其他感染竈侵入淋巴流,導致淋巴管與淋巴結炎症,臨牀主要表現爲局部淋巴結腫大、疼痛或觸痛以及發熱等全身症狀。

滑膜炎及深部膿瘍

滑膜炎及深部膿瘍,大多由於深部刺傷感染後引起,並可由附近組織感染蔓延而發生,大部爲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感染後滑膜充血滲出,滑囊內可有滲出液,如繼續蔓延至滑囊深面的疏鬆組織間隙,便可形成深部膿瘍。臨牀主要表現爲滑膜炎症區疼痛、水腫,深部膿瘍則表現爲局部隆起,皮膚緊張、水腫、壓痛及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藥理作用

[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98-200.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藥地黃水提取物對須瘡癬菌、石膏樣小芽孢樣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奧杜盎小芽孢癬菌等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臣藥肉桂水煎劑有較強的抑制真菌的作用,其所含桂皮醛對多種真菌有較廣泛的抗菌作用,對8種酵母及酵母樣真菌,對皮膚癬菌及深部真菌、白色念珠菌、石膏樣毛癬菌和申克孢子絲菌等均有較強的破壞作用;桂皮油殺菌力也強,對革蘭氏陽性菌抑菌力大於陰性菌,同時對酵母菌、黑麴黴菌、青黴菌、變形桿菌、自然污染的細菌和黴菌也有抑制作用。臣藥姜炭中醫記載有溫經止血、溫脾止瀉作用,現代醫學尚有待研究。佐藥麻黃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炭疽桿菌、肺炎雙球菌、大腸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白喉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麻黃揮發油對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雙球菌、奈瑟雙球菌均有不同的抗菌作用;麻黃煎劑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白芥子對真菌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旋桿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阿米巴原蟲、滴蟲均有抑制作用,同時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特別是對艾滋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等作用更爲明顯;甘草多糖能抑制水皰口炎病毒、Ⅰ型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甘草酸抑制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能力強;甘草酸單胺能滅活HIV;甘草甜素除對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還能抑制肝炎病毒。

綜上所述,該方劑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尤其是對真菌作用較爲廣泛,但方劑中僅有使藥甘草有抗結核桿菌的作用,其治療骨結核及結核性腹膜炎的機理尚待探討。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藥熟地黃水煎劑具有顯著的抗炎、消腫作用,可明顯增加血清、心肌GSH-Px的活力,提高腦內SOD活力,顯著降低血清、腦、心肌LPO含量,提高RBC膜Na+-K+-ATP酶活性,具有顯著的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臣藥肉桂對急、慢性炎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炎症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腫都有抑制作用,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過氧化反應作用。佐藥麻黃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生物合成,因而對炎症的滲出、水腫及肉芽腫形成有抑制作用,對因注射組胺、5-羥色胺、緩激肽及前列腺素E引起的水腫有拮抗作用。白芥子能抗炎消腫。甘草有保泰松或氫化可的松樣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爲甘草酸及甘草次酸,二者通過抑制PGE2作用及減少內源性PGE2的產生,對炎症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作用,同時對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其基本機制是:抑制纖溶系統活化;降低血清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促進作用;抑制細胞膜通透性的亢進。甘草還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作用。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地黃有刺激骨髓,增加紅細胞、血紅蛋白及升高血小板的作用。地黃所含的多糖類可以減弱和阻斷環磷酰胺、地塞米松的某些環節而起到保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熟地對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的DNA合成和蛋白質合成以及IL-2的產生都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其水提取物能使外周血T淋巴細胞顯著增加,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提示其有明顯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鹿角膠給小鼠口服可使胸腺明顯增重,血紅蛋白顯著增高;鹿角膠經醇提醇沉而製備的注射液給乳癌患者肌注,可使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數均顯著增高。肉桂有升高外周血WBC及血小板作用。桂皮多糖AX能明顯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降低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抗體的產生。佐藥麻黃有抗補體作用,有抑制生物活性物質釋放的作用;麻黃水提物能抑制肥大細胞即嗜鹼細胞釋放組胺,抑制Ⅰ型變態反應;對血中CD4/CD8失調有調整作用。使藥甘草不僅能誘生干擾素,增強NK細胞的活性,還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發生影響,其所含甘草酸可使脾臟及胸腺重量加重,可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活性;甘草Lx可抑制巨噬細胞的免疫反應,降低抗原量而呈現免疫抑制作用,對青黴素過敏性休克有防治作用;甘草次酸還能使淋巴細胞增殖、升高淋巴細胞比率;甘草多糖能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和單核細胞的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增強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體補體經典途徑的抑制劑。

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熟地黃能對抗因連續服用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制作用,導致血漿皮質酮濃度的下降,並能防止腎上腺皮質萎縮;熟地黃水煎劑可使血漿中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降低,對生理性高血糖有調節作用。鹿角膠能增加性腺功能。甘草通過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而產生皮質激素樣作用;乾草酸可使腎上腺重量增加,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質酮樣作用。肉桂能增加腦血流,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明顯改善性功能,提高血漿睾酮水平,降低血漿T3水平;肉桂有抑制下丘腦單胺氧化酶活性的作用,能使下丘腦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水平恢復正常;可促進甲狀腺功能,降低動物腦內M受體的生成和降解,使異常的腦叢受體數降低。麻黃易於通過血腦屏障,能興奮大腦皮層及皮下中樞,亦能興奮中腦、延腦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麻黃所含麻黃鹼化學結構與腎上腺素相似,能直接與腎上腺素能α和β受體結合而產生擬腎上腺素樣作用;麻黃鹼還能作用於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促進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而發揮間接作用;麻黃鹼和僞麻黃鹼均能抑制神經元及非神經元組織攝取去甲腎上腺素,麻黃鹼體外試驗還有抑制單胺氧化酶的作用。白芥子有抗雄激素作用。甘草總黃酮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腦線粒體ATP酶、腦組織乳酸脫氫酶的活性,減輕腦水腫。該方劑通過3種途徑作用.於神經、內分泌系統:一是垂體-腎上腺軸;二是甲狀腺激素;三是腎上腺素能神經,這些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作用可能在垂體-腎上腺軸興奮作用下,使皮質激素增加,從而發揮抗炎、解熱、促進代謝的作用,特別是糖皮質激素的“允許”作用可有力地協同其他激素髮揮作用,使機體調節功能恢復正常。

解熱、鎮靜、鎮痛作用

君藥熟地可以顯著加強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臣藥肉桂水提取物有明顯提高痛閾的作用而具鎮痛作用,同時具有鎮靜、抗驚厥作用。佐藥麻黃揮發油具有解熱作用,麻黃鹼可提高中樞性痛覺閾值而產生鎮痛作用,並有鎮靜、解熱作用。甘草所含FM100則具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還具有罌粟鹼樣抗痙攣作用。

參考資料

對結核菌的抑制作用《中成藥研究》(1981;11:41);據對5例頑固性結核病例的痰培養進行抑菌試驗,證實本方確有抑制結核菌作用。但方中七種藥物單用則無作用或作用不明顯。

各家論述

1.《成方便讀》:以熟地大補陰血之藥爲君;恐草木無情,力難充足,又以鹿角膠有形精血之屬以贊助之;但既虛且寒,又非平補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溫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領熟地、鹿膠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去皮裏膜外之痰;桂枝入營,麻黃達衛,共成解散之勳,以宣熟地、鹿角膠之滯;甘草不特協和諸藥,且賴其爲九土之精英,百毒遇上則化耳。

2.《中國醫學大辭典》:此方用熟地、姜、桂、鹿角以爲溫補之品,用麻黃以開腠理,用白芥子以消皮裏膜外之痰;且熟地得麻黃則補血不膩膈,麻黃得熟地則通絡而不發表,用治諸疽白陷,如日光一照,使寒疑悉解.故有陽和之名。

3.《方劑學》:方中重用熟地溫補營血爲主;鹿角膠性溫,爲血肉有情之品,生精補髓,養血助陽,強壯筋骨爲輔;姜炭、肉桂破陰和陽,溫經通脈;麻黃、白芥子通陽散滯而消痰結,合用能使血氣宣通,且又使熟地、鹿角膠補而不膩,於是補養之用,寓有溫通之火,均爲佐藥;甘草生用者,解膿毒而調諸藥。

附註

本方改爲丸劑,名“陽和丸”(見《中藥製劑手冊》)。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