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積液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髒層和壁層胸膜之間爲一潛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況下,胸膜內含有微量滑液體,其產生和吸收經常處於動態平衡。任何病理原因加速其產生和(或)減少其吸收時,就出現胸腔積液(pleural effusion)。

胸腔積液和吸收的機制

健康人胸膜腔爲負壓(呼吸時平均爲-0.5kpa,即-5cmH2O),胸液中含蛋白質,具有膠體滲透壓(0.8kpa,即8cmH2O)。胸液的積聚與消散還與胸膜毛細血管中滲透壓、靜水壓有密切關係。壁層胸膜由體循環供血,毛細血管靜水壓高(3kpa,即30cmH2O);髒層胸膜由肺循環供血,靜脈壓低(1.1kpa,即11cmH2O)。體循環與肺循環血管中膠體滲透壓相同(3.4kpa,即34cmH2O)。結果是液體由壁層胸膜進入胸膜腔,並從髒層胸膜以個等速度被吸收(圖2-13-1)。

圖2-13-1  胸液循環與有關壓力(kpa)關係示意圖

從動物實驗測算,人體每天胸膜腔約有0.5-1L液體通過。胸液中的蛋白質主要是經由淋巴管而被吸收,每天約有0.25-0.5L淋巴液由胸膜腔淋巴管進入胸導管。

胸膜炎症可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較多蛋白質逸入胸膜腔,使胸液滲透壓增高。腫瘤可壓迫、阻斷淋巴引流,使胸液中蛋白質積聚,從而導致胸腔積液,門靜脈性肝硬化伴有低蛋白血癥,血中膠體滲透壓降低,可產生漏出液;當有腹水時,又可通過膈肌先天性缺損或經淋巴管而引起胸腔積液。此外,變態反應性疾病、心血管疾患或胸外傷等亦可引起胸腔積液。

病因

一、胸膜毛細血管內靜水壓增高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靜脈或奇靜脈受阻,產生胸腔漏出液。

二、胸膜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如胸膜炎症(結核病、肺炎)、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胸膜腫瘤(癌腫轉移、間皮瘤)、肺梗塞、膈下炎症(膈下膿腫、急性胰腺炎、阿米巴肝膿腫)等,產生胸腔滲出液。

三、胸膜毛細血管內膠體滲透壓降低 

如低蛋白血癥、肝硬化、腎病綜合徵、急性腎小球腎炎、粘液性水腫等,產生胸漏出液。

四、壁層胸膜淋巴引流障礙 

如癌性淋巴管阻塞、發育性淋巴引流異常,產生胸腔滲出液。

五、損傷等所致胸腔內出血 

主動脈瘤破裂、食管破裂、胸導管破裂等,產生血胸、膿胸、乳糜胸。

胸腔積液主要病因與積液性質見表2-13-1。

表2-13-1  胸腔積液主要病因和積液性質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