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臨牀路徑(2010年版) 2011年01月0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消化性潰瘍臨牀路徑(2010年版)》由衛生部於2010年12月10日衛辦醫政發〔2010〕198號《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小兒內科19個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中發佈。

消化性潰瘍臨牀路徑(2010年版)

一、消化性潰瘍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消化性潰瘍或消化性潰瘍伴出血(ICD–10:K25–K27)。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1.病史:反覆腹痛、噁心、嘔吐,尤其是發現消化道出血或原因不明的進行性貧血的患兒,應當作進一步檢查。

2.體徵:腹部捫及劍突下壓痛或臍周痛覺過敏,併發穿孔可伴腹膜炎體徵。

3.實驗室檢查:胃鏡檢查;消化道鋇餐造影;幽門螺桿菌(Hp)檢測。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1.一般治療,飲食指導。

2.藥物治療:抑酸藥;胃黏膜保護劑;抗Hp治療。

3.合併出血根據出血量可補液或輸血支持。

(四)標準住院日爲4–7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K25–K27消化性潰瘍或消化性潰瘍伴出血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入院後第1–2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大便隱血;

(2)肝腎功能、血型、輸血常規檢查、凝血功能;

(3)Hp感染相關檢測;

(4)內窺鏡或消化道鋇餐造影。

2. 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只要是發現消化道出血,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腹部B超、平片或CT等。

(七)選擇用藥

1.抑酸藥:如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等。

2.止血藥。

3.胃黏膜保護劑:如鉍劑、硫糖鋁等。

4.抗Hp治療:PPI加兩種抗生素首選。

(八)出院標準

1.無活動性出血,大便隱血陰性,血色素穩定。

2.腹痛、嘔吐等臨牀症狀緩解。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1.潰瘍大出血,合併出血性休克。

2.需內鏡下止血或外科干預。

二、消化性潰瘍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消化性潰瘍或消化性潰瘍伴出血(ICD-10:K25-K27)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4­–7天

時間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住院第 4–7 天
(出院日)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病情告知
□ 如患兒病情重,需及時請示上級醫師
□ 注意有無失血性休克及穿孔等表現
 
□ 上級醫師查房
□ 完善檢查
□ 注意有無失血性休克及穿孔等表現
□ 上級醫師查房,同意其出院
□ 完成出院小結
□ 出院宣教:向患兒家屬交代出院注意事項,如隨訪項目、間隔時間、觀察項目等




長期醫囑:
□ 護理常規
□ 飲食:活動性出血須禁食
□ 病重者予血壓、心電監護
□ 抑酸治療
□ 止血藥(合併出血時)
□ 胃腸粘膜保護劑
  臨時醫囑:
□ 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大便隱血、肝腎功能、凝血功能、血型、輸血常規檢查
□ 申請胃鏡或消化道鋇餐造影
□ 必要時腹部平片、腹部B超、腹部CT等檢查
□ Hp感染檢測
□ 必要時補充血容量:補液或輸血
□ 必要時外科會診
長期醫囑:
□ 護理常規
□ 飲食調整(根據病情選擇禁食、流質或半流飲食)
□ 病重者予血壓、心電監護
□ 抑酸治療
□ 止血藥(合併出血時)
□ 胃腸粘膜保護劑                                        
□ 如果Hp檢測陽性,給予三聯治療
臨時醫囑:
□ 必要時複查血常規、大便隱血、網織細胞
□ 根據失血程度補充液體或輸血
□ 必要時外科會診
 
出院醫囑:
□ 出院帶藥
□ 門診隨診
   
主要
護理
工作
□ 入院護理評估
□ 入院宣教
□ 注意觀察大便性狀
□ 每日護理評估
□ 嚴格記錄出入液量
□ 注意觀察大便性狀
□ 出院宣教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