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 2009年12月3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小腸

人體解剖結構名

六腑之一。上接幽門,與胃相通,下連大腸,包括迴腸、空腸、十二指腸。主要功能是主化物而分別清濁。它承接胃腐熟的飲食再行消化,有“受盛之腑”、“受盛之官”之稱。食糜在小腸再經過消化並分別清濁,精華部分營養全身,糟粕歸大腸,水液歸於膀胱。《素問·靈蘭祕典論》:“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醫學入門》:“小腸上接胃口,受盛其糟粕傳化,下達膀胱,泌別其清濁宣通。”

小腸(small intestine)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成人全長約5-7米。上端從幽門起始,下端在右髂窩與大腸相接,可分爲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三部分。12指腸固定在腹後壁,空腸和迴腸形成很多腸袢,蟠曲於腹膜腔下部,被小腸繫膜繫於腹後壁,故合稱爲系膜小腸。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二指腸duodenum上端起自幽門、下端在第2腰椎體左側,續於空腸,長約25-30釐米,呈馬蹄鐵形包繞胰頭。在十二指腸中部(降部)的後內側壁上有膽總管和胰腺管的共同開口(圖2-21),膽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小腸。空腸jejunum約佔空迴腸全長的2/5,主要佔據腹膜腔的左上部,迴腸ileum佔遠側3/5,一般位於腹膜腔的右下部。腔腸和迴腸之間並無明顯界限,在形態和結構上的變化是逐漸改變的。

圖2-21 十二指腸和胰

小腸粘膜,特別是空腸,具有許多環狀皺襞和絨毛,大大擴大了粘膜的表面積,有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粘膜下層中有由表層上皮下陷形成的腸腺,開口於粘膜表面,分泌腸液。胰液和腸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藉以分解蛋白質、糖和脂肪。膽汁有助於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質、糖和脂肪必須分解爲結構簡單的物質,方能通過腸絨毛的柱狀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也可通過上皮細胞間隙進入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小腸的肌膜由內環、外縱兩層平滑肌組成,在迴腸末端突入大腸處環形肌增厚,外覆粘膜形成兩個半月形的皺襞叫回盲瓣,具有括約肌的作用。外膜由結締組織構成,空迴腸表面覆以腹膜髒層,叫做漿膜。

推拿部位名

其位置各家所指不同。《幼科推拿祕書》謂位於小指尺側邊緣一線;《小兒推拿廣意》謂位於中指近端指骨的腹面;《幼科鐵鏡》謂位於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