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學會議 2011年04月1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香山科學會議是由國家科技部(原國家科委)發起,在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共同支持下於1993年正式創辦,相繼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學部、中國工程院、教育部、解放軍總裝備部、前國防科工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的資助與支持。

第三屆香山科學會議理事會由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學部、中國工程院、教育部、解放軍總裝備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八個部門的代表組成。

香山科學會議以創造寬鬆學術交流環境,弘揚學術民主風氣,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未來,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推進整體綜合性研究,啓迪創新思維,促進知識創新爲宗旨。

基礎研究的科學前沿問題與我國重大工程技術領域中的科學問題均可作爲會議主題。會議側重於:探討科學前沿、展望未來發展趨勢、討論最新突破性進展、交流新的學術思想和新方法、分析新學科的生長點以及交叉學科的新問題。

香山科學會議實行執行主席負責制,以評述報告、專題報告和深入的自由討論爲基本方式,報告時間與討論時間的比例大體爲1:1至1:2。要求報告人以過去的研究積累爲基礎,涵蓋最新,信息把握最新動向,發表新的見解。同時,鼓勵對原有理論提出質疑,提倡發表不同意見,並提出有獨創性的思考與見解。

香山科學會議每年分兩次公佈全年的會議安排,每年1月1日發佈上半年的會議安排計劃,7月1日發佈下半年會議安排計劃。申請者可以集體或個人的名義自由申請召開香山科學會議。申請的會議主題經過同行專家評議後,由理事會最後審定。會議主題確立後,該主題的申請人、執行主席與香山科學會議的學術祕書共同磋商,確定會議召開的日期、中心議題、評述報告、專題發言與人員安排。

香山科學會議的宗旨

香山科學會議的宗旨是:創造寬鬆學術交流環境,弘揚學術民主風氣,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未來,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推進整體綜合性研究,啓迪創新思維,促進知識創新。

遵循的原則

貫徹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倡學術平等、自由思考和自由討論,鼓勵與會者自由地、不受干擾地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激勵和保護創新的思想。

會議主題

自然科學領域、工程技術領域以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都可作爲會議主題。

主題遴選要注意其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特別是涉及原創性的問題。

在每一個主題中,會議側重探討科學前沿,展望未來發展趨勢,討論最新的突破性進展,交流新的學術思想和新方法,分析新的學科生長點等。

另外,會議也研討有關科技政策、管理和科技發展戰略方面的問題,提出諮詢意見。

多樣化學術活動

香山科學會議以學術討論會爲主要形式、同時還舉辦學術報告會、專題講座等,並出版《科學前沿與未來》等系列專著。

學術討論會

每次會議圍繞主題設有若干中心議題。會期一般爲2~3天。與會人員30~40人左右。

會議以一流水平的主題評述報告、中心議題評述報告、專題報告和深入討論爲主要方式。

評述報告、專題報告主要是剖析現狀,探討前沿和展望未來。

評述報告、專題報告都是報告者個人的觀點。

評述報告、專題報告與討論的時間比例爲1:1~1:2。

會議執行主席

香山科學會議實行執行主席負責制。

在會議主題確定後,香山科學會議聘請會議執行主席。執行主席應是學術造詣高、在學術界有影響並有一定號召力和組織能力的專家學者。

執行主席的任務是:按會議主題確定若干中心議題;選擇一流水平的評述報告和專題報告;與香山科學會議共同商定與會人員;營造學術平等、自由討論和爭論的會議氣氛。按照香山科學會議的精神,引導會議深入展開,及時提出敏感或關鍵問題進行討論或爭論。

與會人員

每次會議通過徵集申請和邀請相結合的方式遴選與會人員。

與會人員在整體上應是高知識層次的羣體,由不同學科、不同工作背景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組成,而且是“老、中、青”共聚一堂,其中優秀的年輕學者應占有相當的比例。

香山科學會議歡迎在國外的中國學者和華人科學家參加會議,也邀請國際一流外國學者參加會議。

會議申請

任何科學家或技術專家都可按香山科學會議的宗旨和要求提出舉辦會議的申請或建議。

任何科學家或技術專家都可提出參加會議的個人申請。能否與會,以會前收到正式邀請書爲準。

網上申請

會議申請

香山科學會議每年分兩次公佈全年的會議安排,每年1月1日發佈上半年的會議安排計劃,7月1日發佈下半年會議安排計劃。申請者可以集體或個人的名義自由申請召開香山科學會議。申請的會議主題經過同行專家評議後,由理事會最後審定。會議主題確立後,該主題的申請人、執行主席與香山科學會議的學術祕書共同磋商,確定會議召開的日期、中心議題、評述報告、專題發言與人員安排。

會議審批查詢

請及時登錄本網站,查詢您的申請審批情況,對所有的申請,我們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給予答覆。

參會報名

每次會議通過徵集申請和邀請相結合的方式遴選與會人員。與會人員在整體上應是高知識層次的羣體,由不同學科、不同工作背景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組成,而且是“老、中、青”共聚一堂,其中優秀的年輕學者應占有相當的比例。香山科學會議歡迎在國外的中國學者和華人科學家參加會議,也邀請國際一流外國學者參加會議。

報名審批查詢

請及時登錄香山科學會議網站(http://www.xssc.ac.cn),查詢您的申請審批情況,對所有的申請,我們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給予答覆。

會議經費

香山科學會議運行經費由理事單位資助。同時,歡迎社會各界的捐贈。

專家申請舉辦香山科學會議,一般不需提供額外的經費。

香山科學會議提供邀請專家的住宿、餐飲費用,會議不收取註冊費。

組織機構

香山科學會議理事會

香山科學會議理事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學部、中國工程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解放軍總裝備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的代表組成。

理事長:曹健林 科技部

副理事長:

白春禮 中國科學院

孫家廣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劉德培 中國工程院

理事:

王恩哥 中國科學院

謝煥忠 教育部科技司

沈愛民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

張耀 總裝備部

祕書長:

張先恩 科技部基礎司

組織委員會

香山科學會議設組織委員會。組委會受理事會的領導,向理事會負責,是香山科學會議的執行機構。

主 任:

張先恩(兼) 科技部基礎司

副主任:

劉鳴華 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

孟憲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局

楊炳忻 香山科學會議

香山科學會議辦公室和學術祕書組

香山科學會議組委會下設學術祕書組和辦公室,掛靠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

學術祕書組負責人:

楊炳忻

辦公室主任:

熊國祥

香山科學會議歷屆會議

會議號 會議主題 召開日期
354 納米電介質的多層次結構及其宏觀性能 2009/6/23
353 中國合成橡膠的發展和麪臨的機遇與挑戰 2009/6/16
352 營養科學發展與國民健康 2009/6/11
351 植物衰老與作物增產及品質改良 2009/6/2
350 生物考古研究中的若干前沿問題 2009/5/19
355 深紫外諧波光源的產生和應用 2009/5/12
349 植物先天免疫機制 2009/5/6
348 生態地球化學環境與健康 2009/4/21
347 非晶合金材料和物理 2009/4/14
346 心血管健康信息的重大科學前沿 2009/4/10
345 工程研究與國家戰略 2009/3/31
S10 蛋白質研究計劃‘十二五’實施戰略 2009/3/25
344 個體化診療 2009/3/17
343 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東亞板塊匯聚及其資源環境效應 2009/2/25
342 宇宙線物理學的若干前沿問題 2009/2/18
341 神經發育與疾病 2009/2/12
340 可持續海水養殖與提高產出質量的科學問題 2009/2/11
356 中國城市發展中的科學問題 2009/1/1
339 發展CAE軟件產業的戰略對策 2008/12/23
338 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及其應用 2008/12/18
337 納米分子材料與器件 2008/12/2
336 山地科學體系與資源環境安全 2008/11/17
335 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纖維製備的基礎科學問題 2008/11/11
334 水科學研究中的若干基礎前沿問題 2008/11/4
333 西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氣候研究的機遇與挑戰 2008/10/29
332 引力理論和廣義相對論的空間實驗檢驗 2008/10/26
331 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 2008/10/21
330 植物染色體工程和作物分子育種 2008/10/14
S9 400週年科學新視野-關注天文學和宇宙學重大問題 2008/10/12
329 我國高性能計算的發展與對策 2008/10/7
328 青藏高原冰川凍土變化對區域生態環境影響評估與對策 2008/9/25
327 精密測量物理和方法 2008/7/13
326 新一代存儲材料與技術 2008/7/8
325 全球變化:觀測、模擬、人類活動及經濟學問題 2008/7/7
324 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總體框架的探索 2008/5/27
323 本草物質組 2008/5/20
S8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機理及後續災情科學分析 2008/5/19
322 合成生物學研討 2008/5/12
321 經濟計算與政策模擬 2008/5/6
320 2007/2008國際極地年及未來極地研究的科學前沿 2008/4/2
319 中國全民健康保障問題與對策 2008/2/26
318 中醫藥發展思路與繼承創新思維和方法 2008/2/23
317 納信息功能器件系統的關鍵科學問題和發展趨勢 2007/12/18
316 空間的物理學 2007/12/11
315 青藏高原環境變化、影響與區域發展戰略 2007/12/4
314 納米技術與環境安全 2007/11/27
313 幹細胞生物學與克隆 2007/11/20
312 藻類學的新前沿 2007/11/7
311 功能超分子體系:自組裝和納米技術 2007/10/22
310 透明陶瓷製備與光功能調控相關基礎科學問題 2007/10/10
309 軟物質科學的最新進展與發展趨勢 2007/9/25
308 航空航天工程應用中的湍流與CFD研究——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 2007/9/18
307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測評體系與科學傳播戰略研究 2007/8/28
306 多鐵性材料的發展與挑戰 2007/7/10
305 近海可持續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影響 2007/7/4
304 氡及其子體健康危害與控制 2007/6/19
303 數字中國發展戰略 2007/6/12
302 遙感找礦面臨的新挑戰 2007/5/29
301 心理和諧與和諧社會-重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2007/4/23
300 地球與空間微物理場研究及其應用系統構建 2007/4/17
299 社會計算的基礎理論和應用 2007/4/8
298 國際生物醫學數據共享戰略研討 2007/3/29
297 礦物資源高效利用戰略與對策 2007/3/20
296 老年人口健康長壽的社會、行爲、環境和遺傳影響因素的研究 2006/12/19
295 地下工程和基礎設施公共安全科學問題 2006/12/12
294 面對國際直線對撞機(ILC)大科學國際合作項目,中國將如何應對 2006/12/5
293 納米醫藥與納米生物學前沿 2006/11/28
292 循環經濟理論與可持續發展 2006/11/21
291 系統生物學與中醫藥的發展 2006/11/16
290 環境倫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從科學到行動 2006/11/14
289 聚烯烴技術發展與中國的機遇 2006/11/7
288 國防科技組織創新前沿科學問題 2006/10/31
287 聚合物光子學 2006/10/24
286 植物激素與綠色革命 2006/10/18
285 我國海洋科技工程戰略研討 2006/10/10
284 醫學代謝組學 2006/9/13
283 中國醫療衛生髮展中的科學問題 2006/9/5
282 生物大分子藥物高效化的基礎研究(工程院推薦) 2006/8/29
281 同步輻射與中子散射交叉的前沿科學問題 2006/8/3
280 蛋白質研究 2006/7/4
279 溫室氣體(CO2)控制技術及關鍵問題 2006/5/30
278 數據技術與知識經濟的若干科學前沿問題 2006/5/22
277 核與輻射安全控制:工程技術與人文科學的結合 2006/5/16
276 溫室氣體的地下埋存及在提高油氣採收率中的資源化利用 2006/4/25
S7 隊列研究——宏觀醫學與微觀醫學的整合 2006/4/22
275 登陸颱風的科學問題及防災減災對策 2006/4/18
274 生殖發育研究與人類健康 2006/4/3
273 中國太陽能利用的發展機遇與戰略對策 2006/3/28
272 針刀醫學發展與中醫現代化 2006/2/21
271 可拓學的科學意義和未來發展 2005/12/6
270 太赫茲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2005/11/22
269 體系的開發規律與科學途徑 2005/11/15
268 中國煤層氣資源及產業化 2005/11/8
267 生物節水技術及其發展前景 2005/11/2
266 神經信息學與科學數據共享 2005/10/26
265 非生物(無機)油氣的形成與資源前景 2005/10/18
264 再生醫學 2005/10/12
263 相對論物理學100年的發展與展望 2005/9/26
262 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研討體系的理論與實踐 2005/9/20
261 同步輻射與納米科技 2005/9/13
260 高水平放射性廢物地質處置 2005/9/6
259 工程創新與和諧社會 2005/8/30
258 數學物理髮展前沿 2005/8/2
257 中國的乾旱勢態和蓄調水問題(未寫簡報) 2005/6/30
256 生物質能源利用的潛力與前景 2005/5/31
255 生物、醫學中的複雜性問題 2005/5/25
254 羅布泊地區環境變遷和西部乾旱區未來發展 2005/5/17
253 中西醫結合發展與現代科技交叉 2005/5/10
252 中國全球環境變化研究 2005/4/26
251 室內空氣質量和污染物控制 2005/4/19
250 中微子振盪與反應堆中微子實驗 2005/4/5
249 腫瘤熱療學研究與應用中的科學問題 2005/3/29
248 癌症的靶向治療 2005/3/22
247 海洋環境預測 2005/3/15
246 高能量密度物理 2005/3/1
245 化學生物學驅動的功能基因組和創新藥物研究 2004/12/28
244 環境化學物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危險性評估理論與技術 2004/12/21
243 納米尺度物質的生物效應 2004/11/30
242 宇航科學前沿與超光速問題 2004/11/26
241 中國溼地退化、保護與恢復 2004/11/16
240 製冷與低溫科學研究前沿 2004/11/9
239 中國天然氣資源與發展戰略 2004/11/2
238 三角洲人地耦合系統:過去、現在與未來 2004/10/19
237 信息時代的通信衛星和衛星通信 2004/10/12
236 我國農田土壤碳庫演變機制及發展趨勢 2004/9/21
235 功能超分子體系 2004/9/18
234 抗原表位組學、抗體組學和抗體組藥物 2004/9/10
S6 (ω-3)脂肪酸與健康 2004/7/23
233 國家創新體系中研究開發(R&D)資源優化配置的科學問題 2004/7/6
231 海底熱液作用與極端生態系統 2004/6/29
230 深部地下空間開發中的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問題 2004/6/23
229 富勒烯科學的發展與應用研究 2004/6/22
S5 湖泊水污染治理問題 2004/5/27
228 陸架邊緣海生態系統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 2004/5/26
227 系統、控制與複雜性科學 2004/5/25
226 分子與塑料光電子學 2004/5/20
225 海洋生物基因資源的研究與利用 2004/5/18
224 生命科學中的單(個)分子與細胞內實時檢測問題 2004/5/11
232 氣候變化的應對戰略 2004/5/10
223 生命起源與太空生命 2004/5/8
222 聲空化物理及在覈聚變和聲化學等方面應用 2004/4/6
221 醫學物理髮展 2004/3/16
220 仿生學的科學意義與前沿 2003/12/11
219 中醫基礎理論的構建與研究方法 2003/11/18
218 分子納米技術與自組裝的金屬納米體系 2003/11/10
217 生物分子光子學 2003/11/5
216 歷史文化遺產信息的空間認識 2003/11/4
215 基因組學和生命的進化 2003/10/28
S4 十週年紀念會 2003/10/20
214 飛行和遊動的生物力學與仿生技術 2003/10/20
213 中國國家空間天氣計劃 2003/10/13
212 污染土壤修復與生態安全 2003/9/24
211 凝固科學技術與材料發展 2003/9/23
210 激光製造與未來技術產業的發展 2003/9/17
209 朊病毒與人畜構象病的研究進展及防病對策 2003/9/16
208 中國數字化虛擬人體研究的發展與應用 2003/9/9
207 熱斷層技術發展中的科學問題 2003/9/3
206 航天編隊飛行及空間虛擬探測技術 2003/8/26
205 低氧與健康 2003/7/28
204 SARS預防與控制 2003/7/9
203 “SARS”病毒與嚴重的急性呼吸道綜合徵 2003/5/15
202 我國湖泊富營養化的發生機制與控制對策 2003/4/11
201 中國城市發展的科學問題 2003/4/2
200 21世紀我國生物膜研究 2003/1/13
199 動植物數量遺傳學與育種研究進展 2002/12/16
198 資源利用生態化和生態工業系統 2002/12/10
S2 一種新物理過程和太陽耀斑黑洞放能機制 2002/12/6
197 多信息的古地理重建 2002/12/3
196 中國科學數據共享 2002/11/28
S3 有機發光材料及顯示器 2002/11/15
195 新時期中國生態農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 2002/11/5
194 分子影像學 2002/10/30
193 中國老年學研究若干重大問題和對策 2002/10/14
192 糖鏈結構與功能調控前瞻 2002/10/9
191 稀土催化材料在能源環境領域中的若干科學問題 2002/9/23
190 過程工程中的複雜系統 2002/9/17
189 結構基因組 2002/9/9
188 綠色農藥的分子設計及化學生物學 2002/9/3
187 全球變化與中國水循環前沿科學問題 2002/7/3
186 載人航天飛行--空間生命科學和空間生物技術 2002/6/25
185 高超聲速技術持續發展戰略 2002/6/17
184 21世紀的材料成形加工技術與科學 2002/6/10
S0 基礎研究工作會議 2002/6/10
183 可吸入顆粒物的形成機理和防治對策 2002/5/20
182 營養與健康及社會發展 2002/4/28
181 衛星導航星載原子鐘與同步技術 2002/4/23
180 我國生命科學研究中的倫理問題 2002/4/17
179 強磁場科學和技術 2002/4/10
178 寬帶網絡與安全流媒體技術中的重要科學問題 2002/3/18
177 WTO背景下中國技術研究與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2001/12/27
176 空天安全的重大基礎問題 2001/12/19
175 深部高應力下資源開採與地下工程 2001/11/5
174 中國數字化虛擬人體的科技問題 2001/11/5
173 免疫學在生命科學和醫學發展中的作用 2001/10/29
172 功能超分子體系:材料科學與生命科學間橋樑 2001/10/19
171 新型能源材料 2001/10/10
170 西部發展中能源與資源利用及其環境保護的關鍵問題 2001/9/25
169 社會信息化與人地關係 2001/9/24
168 人類腦計劃和神經信息學 2001/9/3
167 活動構造、環境與自然災害 2001/8/20
S1 中國燃燒的關鍵問題 2001/6/29
166 低氧生理學與高原醫學研究 2001/6/26
165 微型全分析系統 2001/5/15
164 世界空間天文臺及紫外天文學 2001/5/9
163 中國有害赤潮發展趨勢與對策 2001/4/25
162 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環境質量演變及持續發展研究 2001/4/16
161 生態區評價 2001/3/20
160 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的現狀及我國的對策 2001/2/27
159 21世紀中國航空科學技術發展戰略 2001/2/25
158 面向生態的水資源合理配置與調控 2001/2/23
157 21世紀中子科學的發展 2001/2/18
156 高分子科學發展趨勢 2001/1/21
155 微系統技術發展現狀與未來 2001/1/4
154 城市消防安全科學技術 2000/12/11
153 西部大開發中的林草植被建設問題 2000/11/28
152 生物醫學光子學與醫學成像若干前沿問題 2000/11/14
151 21世紀初我國低溫物理的發展方向 2000/11/8
150 納米科技中的基本科學問題 2000/10/30
149 基因治療研究與開發的戰略 2000/10/24
148 現代科學與數學 2000/10/19
147 河口海岸環境變異和資源可持續利用 2000/10/16
146 地球信息資源與西部大開發 2000/9/19
145 重離子束治癌 2000/9/12
144 複雜社會技術系統的安全控制 2000/9/5
143 全球構造與固體地球多圈層相互作用 2000/7/3
142 21世紀催化材料的前沿 2000/6/11
141 遺傳語文 2000/5/24
140 現代科學儀器前沿技術與分析科學 2000/5/9
139 物質轉化過程中的多尺度效應 2000/4/24
138 意識與腦 2000/4/17
137 中國高壓科學在21世紀初葉的發展前景 2000/4/11
136 科技考古學的現狀與展望 2000/4/10
135 21世紀的城市與工業安全工程 2000/3/1
134 管理科學的若干重要問題與學科前沿 2000/1/25
133 特大自然災害預測的新途徑、新方法 2000/1/14
132 我國熱帶亞熱帶可持續發展農業問題 1999/12/15
131 遏制中國艾滋病流行策略研討會 1999/12/6
130 對全球變化影響的適應與可持續發展 1999/11/15
128 2015年化學學科發展規劃 1999/11/8
129 微重力研究現狀及未來 1999/11/7
126 生物醫用材料和組織工程 1999/11/2
127 光電子晶體材料發展的現狀與未來 1999/11/2
125 鋼鐵製造流程的解析與集成 1999/10/22
124 細胞重大生命活動-細胞凋亡與信號轉導、染色體結構週期動態 1999/10/20
123 電動車產業的關鍵技術(電池)的現狀與未來 1999/10/17
122 糖綴合物與人類健康 1999/9/1
121 生態適應與進化的分子機理 1999/8/24
120 21世紀生命倫理學的難題 1999/8/16
119 跨世紀航空發動機發展科學對策 1999/7/15
118 發現和優化新材料的集成組合方法 1999/6/21
117 材料科學中的超常熱物理問題 1999/6/19
116 信息網絡綜合化發展方向 1999/5/25
115 環境與健康基礎研究 1999/4/20
114 石油強化開採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 1999/4/14
113 逆問題方法及其應用 1999/3/23
112 複雜性科學 1999/3/18
111 腦高級功能與智能潛力的開發 1999/1/5
110 控制論與科學技術革命 1998/12/22
109 面向21世紀的RNA研究 1998/12/8
108 走向21世紀的中國藍色農業 1998/11/17
107 遙科學和機器人 1998/11/12
106 超分子體系--從分子構築到功能組裝 1998/10/17
105 海洛因成癮神經機理及其防治 1998/10/6
104 分子和細胞神經生物學 1998/9/6
103 糖生物學與糖工程的前景 1998/8/25
102 植物抗病的分子機理與轉基抗性 1998/8/16
100 香山科學會議五週年紀念及100次紀念學術討論會 1998/6/27
99 超短超強激光場物理 1998/6/24
98 量子通訊與量子計算 1998/6/18
97 新型固體燃料電池 1998/6/14
96 極細微尺度的研究的新技術及相關理論的若干進展和展望 1998/6/9
101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研討會 1998/5/28
95 植物生理生態過程模擬與信息農業 1998/5/6
94 高性能計算技術展望 1998/4/21
93 企業重建與戰略管理 1998/4/14
92 凝聚態物質研究的前沿 1998/3/24
91 跨世紀腦科學--老年性癡呆病機理與防治 1998/1/8
90 可持續發展農業問題--我國西北乾旱區可持續農業問題 1997/12/24
89 活性氨基酸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1997/12/22
88 地球信息科學 1997/12/17
87 生物信息學 1997/12/16
86 納米化學 1997/11/18
85 地史重大轉折期的環境變化 1997/11/11
84 跨世紀的腦科學-腦的複雜性 1997/11/4
83 火災科學的新理論及潔淨、智能防治技術 1997/10/28
82 骨質疏鬆致病機理與防治技術 1997/10/14
81 最佳性能材料和工藝的計算機模擬 1997/9/23
80 DNA芯片的現狀與未來 1997/9/16
79 生物進化的新理論與新方法 1997/7/15
78 加速器驅動潔淨核能系統 1997/7/2
77 生命科學中的熱物理問題 1997/6/24
76 東亞大陸環境變化與科學鑽探 1997/6/3
75 關於中國科學政策 1997/5/27
74 材料科學中的超常熱物理問題 1997/5/23
73 跨世紀的腦科學-腦功能研究 1997/5/19
72 可持續發展問題對科學的挑戰--綠色化學 1997/5/13
71 面向21世紀的空間科學及探測技術 1997/4/7
70 空間科學前沿 1997/4/1
69 地球科學中的非線性與複雜性 1997/3/25
68 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的理論與實踐 1997/1/6
67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21世紀醫學發展戰略 1996/11/26
66 跨世紀的天體物理學--向物理學基本原理挑戰的一些問題 1996/11/8
65 經絡研究的進展與未來 1996/11/1
64 21世紀的微型機電系統(MEMS)技術 1996/10/6
63 面向21世紀中國傳統醫學 1996/9/24
62 人類起源和靈長類進化 1996/9/20
61 西部跨流域調水及其高技術利用 1996/9/17
60 古全球環境變化 1996/9/3
59 燃料電池研究現狀與未來發展 1996/8/24
58 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科學前沿 1996/6/24
57 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1996/6/20
56 巨磁電阻效應的現狀與未來 1996/6/10
55 核磁共振與應有的現狀與未來 1996/5/14
54 植物發育調控的分子機理 1996/4/15
53 面向21世紀的光合作用研究 1996/4/2
52 聯合古陸時期重大地質事件及地球圈層相互作用系統 1996/3/21
51 21世紀初中國高技術發展戰略(S-863)研討會 1996/2/12
50 科學精神與21世紀科學發展潮流 1995/12/19
49 PET與21世紀生命科學 1995/12/15
48 單個原子、分子測控科學與技術 1995/12/9
47 青年科學家科學前沿探索 1995/11/27
46 化學定時炸彈 1995/11/21
45 材料科學的若干前沿問題 1995/11/18
44 腦的複雜性探索 1995/11/13
43 超大型礦牀 1995/11/3
42 跨世紀中文信息處理技術及其研究方向 1995/10/21
41 光信息存儲材料、技術和器件 1995/10/16
40 生命科學中的理論物理問題 1995/9/28
39 生物演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1995/9/19
37 21世紀分析化學 1995/6/3
36 大陸動力學與科學鑽探 1995/5/15
35 日一地系統研究的前沿與趨勢 1995/5/5
34 21世紀物質分析科學與技術的展望 1995/4/18
33 面向21世紀我國基礎研究發展戰略 1995/4/17
32 中醫藥科學與技術發展戰備 1995/4/15
31 超導研究的現狀與未來 1995/4/11
30 複雜物質系統微觀模擬及計算物理研究 1995/4/8
29 自然控制論的理論方法和重大科學問題 1995/3/29
28 21世紀初中國高技術發展計劃(S863)戰略研討會 1994/12/26
27 科學前沿探索 1994/12/21
26 全球變化 1994/11/10
25 結構生物學 1994/11/7
24 基因組信息結構的複雜性 1994/10/11
23 光子學的前沿與趨勢 1994/10/10
22 飛秒化學 1994/8/7
21 中國高速信息網的對策 1994/7/19
20 開放複雜巨系統方法論 1994/6/20
19 地球內部流體 1994/6/14
18 中國高速鐵路技術發展戰略 1994/6/10
17 超分子體系 1994/5/29
15 全球變化中的生物學 1994/5/28
16 地球構造及動力學 1994/5/25
14 原子團簇科學 1994/4/27
13 化學鍵的選擇性加工 1994/4/2
12 微重力科學前沿的研究現況和展望 1994/3/27
11 地球科學前沿 1993/10/31
10 生命科學前沿問題 1993/9/21
9 數學、物理學及其它自然科學與經濟學交叉 1993/9/1
8 探討掃描隧道顯微學(STM)的現狀和未來發展 1993/8/15
7 物理學與其它學科的交叉 1993/7/5
6 富勒烯(C60、C70)及相應的化合物的研究現況和展望 1993/6/21
5 21世紀初基礎科學展望和“九五”國家基礎研究發展戰略 1993/4/9
4 前沿交叉科學 1992/11/3
3 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前沿交叉問題 1992/9/13
2 21世紀初自然科學發展趨勢(地學) 1992/8/11
1 21世紀初自然科學發展趨勢 1992/7/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