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犀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處方

烏犀角屑30克 羚羊角屑60克 天南星30克(醋浸一宿,炒令黃)天雄30克(炮裂,去皮,臍)天麻60克 烏蛇6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黃)桂心30克 白殭蠶30克(微炒)幹蠍30克(微炒)防風60克(去蘆頭)麻黃60克(去根、節)芎藭30克 獨活30克 乾薑30克(炮裂,銼)川烏頭30克(炮裂,去皮、臍)白朮30克 當歸30克 白芷30克 細辛30克 牛膝30克(去苗)檳榔30克 青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白附子30克(炮裂)桑螵蛸30克(微炒)阿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牛黃7.5克(細研)麝香7.5克(細研)

製法

上藥搗羅爲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中風半身不遂,身體頑麻。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腹時用熱酒送下。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方名

烏犀丸

組成

犀角(鎊)1分,羚羊角(鎊)1分,龍齒半兩,茯神(去木)半兩,人蔘半兩,遠志(去心)1分,麥門冬(去心)1分,郁李仁(去皮)1分,丹砂(研)1分,鐵粉1分,龍腦1錢。

功效

安魂定魄。

主治

心虛驚悸健忘,精神恍惚,言語無度,心中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臨臥以溫酒嚼下;金銀薄荷湯亦得。小兒可服半丸。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雞頭子大。

《聖濟總錄》卷六

方名

烏犀丸

組成

犀角屑半兩,天麻1兩,白附子(炮)1兩,白殭蠶(炒)半兩,半夏(湯浸7遍,以去皮生薑半兩同杵碎,炒令幹)半兩,烏蛇肉(酒浸,去皮骨,炙)1兩,天南星(炮)1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當歸(切,焙)半兩,晚蠶沙(微炒)半兩,麝香(研)半兩,幹蠍(去土,微妙)半兩。

主治

風寒客於三陽經,筋脈拘強,口噤不開,牙關緊急。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再同研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八十三

方名

烏犀丸

組成

烏犀角屑1分,天南星(炮裂)1分,白附子(炮裂)1分,幹蠍(微炒)1分,天麻1分,白花蛇半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主治

小兒中風痙,及驚癇諸風,手足搐搦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用竹瀝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無灰酒1小盞,同入銀器內,煎令稠;入牛黃(細研)1分,麝香(細研)1分,膩粉1分,龍腦(細研)1分,水銀(用小棗瓤研令星盡)1分,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虎睛1對(酒浸,微炙),都研爲末,入前藥煎爲丸,如麻子大。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方名

烏犀丸

組成

巴豆108粒(並去心膜,對對排列得定,不可失落星兒,更用沉香水浸過,去心殼膜,務在精製,稍有不淨,難取神效。蓋膜能傷胃,心能發嘔),橘皮1兩(去白,切如小指面大,片片令勻,將巴豆拌和,受曉露7夜,2件鍋內文武火炒令黑色,揀出巴豆,令出油盡),蒼朮(去粗皮)6錢(濃煎,犀角水浸,受太陽7日曬幹,入鍋內微炒,遂將橘皮同碾爲細末,加巴豆加入末內,再研爲細末)。

功效

消宿食,破滯氣,發散癤毒。

主治

小兒驚疳,乳食不化,內成積聚,腹大體小,潮熱往來,五心煩熱,揉指咬甲,蛔蟲自利,頸項結核,肚痛無時,遍身瘡疥,小便如泔,夜多盜汗,嗜泥炭,喜甘甜,或瘧或渴,或吐或瀉,或百日內外因吞惡血絞刺啼叫。

用法用量

臨臥生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和勻,水浸蒸餅糊爲丸,如蘿蔔子大。

《衛生總微》卷二

方名

烏犀丸

組成

犀角末1錢,豬牙皁角末2錢,幹蟾末3錢,龍腦少許。

主治

乳頰癬。小兒眉毛眼睫因癬退不生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溫水送下。先以赤芝散油調塗之,後服本方。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熊膽汁爲丸,如綠豆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