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醫方類聚》卷二一八引《仙傳濟陰方》

方名

烏頭丸

組成

川烏1個,川椒1兩(焙),桂1兩,赤石脂半兩(煅),附子1個(炮),狼毒半兩,良姜半兩。

主治

婦人怒氣衝犯於心,致使氣血相搏,胸膈、背心相對而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溫酒、米湯任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本事》卷四

方名

烏頭丸

組成

川烏2兩(去皮尖),草烏1兩(2味以黑豆半斤煮透軟,去皮臍,切片,日干),地龍(去土)半兩,白附子(炮)半兩,天麻半兩。

主治

腎臟風上攻下注,生瘡並癬。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鹽湯、鹽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川烏氣味苦辛大熱,入足太陽、少陰;草烏氣味苦辛大熱,入足太陽、少陰,皆善走經絡;天麻氣味辛平,入足陽明、厥陰;地龍氣味鹹寒,入足陽明、厥陰,能入經絡皮膚;白附子氣味辛甘大熱,入足陽明;鹽、酒送藥,令其入下也;黑豆煮藥,解藥毒也。此腎臟風毒上攻下注,生瘡癬者,非大熱入絡之藥,不能掃除其患也。

附註

本方方名,《東醫寶鑑·外形篇》引作“烏龍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