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嘔吐 2016年09月19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註解

胃火嘔吐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3.。又稱胃熱嘔吐、熱嘔[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3.。指飲食厚味,惱怒憂思,釀熱化火所致的嘔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3.。證見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煩熱,夜臥不寧,口中乾渴,二便阻澀。《症因脈治·嘔吐論》:“胃火嘔吐之症,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煩熱,夜臥不寧,口中乾渴,二便阻澀。……胃火嘔吐之治,胃火旺,家祕清胃湯合梔連平胃散、梔連二陳湯、梔連正氣散;肝火動者,梔連柴胡湯;心火旺者,導赤各半湯;陰虛火旺,四物湯加知、柏。”治宜清胃止嘔,用家祕清胃湯合梔連平胃散、梔連二陳湯、梔連正氣散。

關於熱嘔

熱嘔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08.。《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病者胃中央熱,煩躁,聚結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熱嘔。或因胃熱伏暑,及傷寒伏熱不解,溼疸之類,皆熱之所爲也。”《世醫得效方·熱嘔》:“胃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止。”可伴見口乾面赤,二便不暢,脈洪數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08.。方用小柴胡湯、竹茹湯、大黃甘草湯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08.。本證可見於肝膽疾患、胰腺炎、胃炎等疾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08.

關於嘔吐

嘔吐(vomiting[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6.。出《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嘔吐是一個症狀,是由於胃失和降,氣逆於上所引起的病證[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43-146.。所以任何病變,有損於胃,皆可發生嘔吐[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43-146.。前人以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乾嘔。其實嘔與吐同時發生,很難截然分開,故一般並稱爲嘔吐[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43-146.。嘔吐與乾嘔兩者雖有區別,但在辨證治療方面大致相同,所以合併在一起討論[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43-146.

鍼灸治療嘔吐有確切的療效[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56-59.。因妊娠或藥物反應引起的嘔吐,可參照治療。但上消化道嚴重梗阻、癌腫引起的嘔吐以及腦源性嘔吐,有時針灸只能作對症處理,應重視原發病的治療[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56-59.

嘔吐見於現代醫學的多種疾病中,其中以胃腸道疾患最爲常見,如急性胃腸炎、賁門痙攣、幽門痙攣或梗阻、慢性胃炎、胃粘膜脫垂、食管癌、十二指腸壅滯症等。其他如神經性嘔吐、內耳眩暈性嘔吐,以及顱腦病變所致的嘔吐,均可參照辨證施治[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56-59.

詳見嘔吐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