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 2015年11月29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天柱:1.人體部位名;2.經穴名;3.經外奇穴名;4.推拿穴位名。

人體部位名·天柱

天柱爲人體部位名,指鼻樑[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鼻柱骨之別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 。即鼻中膈。

鼻爲五官之一,又名明堂。隆起於面部中央。上端連於額部,名爲頞,又名山根、下極、王宮。前面下端尖部高處,名爲鼻準,又名準頭、面王、鼻尖。鼻準兩旁圓形隆起部分,名爲鼻翼。鼻之下部有兩孔,名爲鼻孔。頞以下至鼻準,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樑、天柱。鼻孔內有鼻毛。鼻孔深處稱爲鼻隧。鼻爲呼吸出入之門戶,爲肺之竅。《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鼻病多與肺臟有關,或與脾膽等髒有關。《黃帝內經靈樞·脈度》:“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黃帝內經素問·刺熱論》:“脾熱病者鼻先赤。”《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病多與肺臟有關,也與脾、膽等臟器有涉。經脈中,手陽明經,“上挾鼻孔”;足陽明經,“起於鼻,交頞中,下循鼻外”;手太陽經,支者“抵鼻”。足陽明之筋,“下結於鼻”;足太陽之筋,“結於鼻”。[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1. [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93.

經穴名·天柱

天柱爲經穴名,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代號BL10[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 。屬足太陽膀胱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天:天空;柱:支柱[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古稱頸椎爲“天柱骨”,穴在其旁,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定位

位於項部,斜方肌外緣之後髮際凹陷中,約當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

位於頸後區,橫平第二頸椎棘突上際,斜方肌外緣凹陷中。正坐或俯伏取之。[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圖出自《中國鍼灸學詞典》

取法

正坐低頭或俯臥位,在啞門(督脈)旁1.3寸,當頂後髮際內斜方肌之外側取穴。

位於頸後區,橫平第二頸椎棘突上際,斜方肌外緣凹陷中。正坐或俯伏取之。[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頭夾肌的內側→頭半棘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布有枕大神經幹和枕動、靜脈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

天柱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項筋膜、斜方肌、頭夾肌、頭半棘肌、頭後大直肌。有枕動、靜脈幹。分佈着枕大神經幹。皮膚厚而堅韌,由枕下神經皮支分佈。皮下筋膜緻密,富有脂肪,有纖維束連於皮膚與項筋膜,斜方肌由副神經支配,該肌上部深面有枕動、靜脈經過。頭夾肌、頭半棘肌由第二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支配。頭後大直肌則由枕下神經支配。在肌肉深層,寰椎側塊與第二頸椎橫突之間有椎動脈經過,所以針刺不宜盲目過深。

功用

清頭明目,強筋骨。

有祛風解表,舒筋活絡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主治病症

主治頭目、頸項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視物不明、迎風流淚、鼻塞、咽腫、癲狂、驚癇、頸項強痛、角弓反張、肩背痛、小兒驚癲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 。現代又多用於治療枕大神經痛,咽喉炎,癔病,神經衰弱等。實驗研究發現:針刺本穴可使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而白細胞總數下降。在X線觀察下,用重手法刺激,可使食管弛緩,黏膜皺襞顯影清楚。[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1.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後頭痛,癔病,神經衰弱,失眠;

2. 五官科系統疾病:慢性鼻炎,鼻出血,咽喉炎;

3. 運動系統疾病:頸椎病,腰扭傷;

4. 其它:感冒等。

刺灸法

刺法:一般直刺0.5~1.0寸,不宜向內上方深刺;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

1.直刺0.5~1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擴散至整個後頭部;

2.不可向上斜刺,以防造成延髓損傷。

配伍

天柱配列缺、後溪,有舒筋通絡的作用,主治頭痛,項強。

天柱配合谷、太陽,有清熱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腫痛。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熱病汗不出,天柱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足不任身體。

《鍼灸大成》:主項強不可回顧。

經外奇穴名·天柱

天柱爲經外奇穴名。出《鍼灸真髓》。位於後頭部,入後髮際2寸,直對項部肌肉隆起外緣的凹陷處。左右計2穴。主治口喁。一般灸5~10壯,灸對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

推拿穴位名·天柱

天柱爲推拿穴位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 。見《幼科推拿祕書》。位於項部正中線,自枕骨下方至第七頸椎棘突一線[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 。《幼科推拿祕書》:“天柱,即頸骨也。”治發熱等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