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聰 2015年12月27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四神聰爲神聰穴的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3. [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72. 。神聰爲經外奇穴名(EX-HNl)[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別名四神聰[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72. 。出《聖惠》。

標準定位

原說位在百會四邊各開2.5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今多據《太平聖惠方》定位於百會前、後、左、右各開1寸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圖109(圖出自《中醫大辭典》)

位於頭頂部,當百會穴前、後、左、右各開1寸處,共4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正坐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圖出自《中國鍼灸學詞典》

四神聰在頭頂部,當百會前後左右各1寸處,共4個穴位。

取法

取穴時患者下坐位或仰臥位,先取頭部前後正中線與耳尖連線的中點(百會穴),在其前後左右各1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四神聰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和帽狀腱膜。皮膚由額神經、耳廓神經、耳小神經和枕大神經交織分佈。該處血管有枕動、靜脈,顳淺動、靜脈的額支和頂支,眶上動、靜脈的吻合網分佈。

功用

鎮靜安神,清頭明目,醒腦開竅。

主治病症

主治頭痛,目眩,癲癇,狂亂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癲狂、癇證、偏癱、腦積水、大腦發育不全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癲癇,精神病,腦血管病後遺症,大腦發育不全等。

刺灸法

沿皮刺0.3~0.5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一般沿皮刺0.5~0.8寸,針尖朝向百會;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平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灸。

配伍

四神聰配神門、三陰交,有寧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

四神聰配太沖、風池,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頭痛,頭昏。

文獻摘要

《太平聖惠方》:理頭風目眩,狂亂風癇。

《類經圖翼》:主治中風,風癇。

《鍼灸集成》:主頭風目眩,風痛狂亂。

研究進展

眩暈證

以四神聰爲主穴,治療眩暈128例,屬肝陽上亢者加太沖、合谷;痰濁內阻者加豐隆、內關;氣血虧虛腎精不足者加百會、足三裏、三陰交;頭痛加太陽點刺放血。針刺手法以強刺激爲主,出針時開大針孔,使之出血更好,經臨牀觀察,本法對實證眩暈效果較好,對虛證眩暈次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