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白 2015年11月27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四白爲經穴名( Sìbái ST2)。出《鍼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白:光明。本穴能使目明四方而光明,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1.

標準定位

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在面部,眶下孔處。正坐仰靠取之[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1.

[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1.

取法

正坐位,在承泣直下3分,當眶下孔凹陷處取穴。

在面部,眶下孔處。正坐仰靠取之[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1.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提上脣肌→眶下孔或上頷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1.

四白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提上脣肌、眶下孔或上頜骨。有面動、靜脈分支,眶下動、靜脈。分佈着面神經分支,正當眶下神經處。皮膚由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佈。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經眼輪匝肌和提上脣肌,深進眶下孔、眶下管,可能刺及孔、管內的眶下神經、動脈和靜脈。針沿管下壁,可至近眶下壁後部結構。所經表情肌由面神經的顴支和頰支支配。

功用

祛風明目,通經活絡。

有疏風明目、疏肝利膽等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1.

主治病症

主要用於治療眼目、面部等疾患,如目赤腫痛、目翳、眼瞼𥆧動、迎風流淚、頭痛目眩、口眼斜。現代又多用以治療三叉神經經痛、鼻炎、鼻竇炎、角膜炎、近視眼、視神經萎縮、膽道蛔蟲症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1.

眼科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

2.五官科系統疾病:角膜炎,近視,青光眼,夜盲,結膜瘙癢,角膜白斑,鼻竇炎;

3.其它:膽道蛔蟲症,頭痛,眩暈。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針感局部酸脹或有麻電感;禁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1.

刺法:1.直刺0.2~0.3寸,局部酸脹;

2.向外上方斜刺0.5寸,入眶下孔可有麻電感放射至上脣部,治療三叉神經第Ⅱ支痛。

灸法:不宜灸。

配伍

本穴配瞳子髎、翳風、頰車治三叉神經痛(第二支);配陽白、地倉、風池、合谷治面癱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1.

四白配豐隆、太白、太沖,有滌痰通絡,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翳,眼瞼瞤動,青光眼。

四白配頰車、攢竹、太陽,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口眼歪斜,角膜炎。

四白配湧泉、大杼,有陰潛陽的作用,主治頭痛目。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目痛口僻,戾目不明,四白主之。

《類經圖翼》:頭痛目眩,目赤後翳,瞤動流淚,眼弦癢,口眼喎僻不能言。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凡用針穩審方得下針,若針深,即令人目烏色。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