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藥部頒標準

拼音名

Shanyao Wan

標準編號

WS3-B-0018-89

處方

山藥 45g 杜仲(炒炭) 21g 牛膝 ? 0g 甘草 105g 木香 9g 乳香(醋炙) 12g 沒藥(醋炙) 12g 千年健 9g 自然銅(煅醋淬) 30g 羌活 9g 地楓皮 9g 紅花 9g 防風 9g 續斷 21g 柴胡 12g 狗脊(沙燙) 30g 麻黃 60g 馬錢子粉 120g

製法

以上十八味,除馬錢子粉外,山藥等十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 與馬錢子粉配研,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 150~ 170g,製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

本品爲棕黑色的大蜜丸;味苦。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 晶纖維。薄壁細胞紡錘形,表面有細的斜向交錯紋理;草酸鈣簇晶存在於淡棕色皺縮的 薄壁細胞中,常數個排列成行。氣孔特異,保衛細胞側面呈啞鈴狀。草酸鈣砂晶呈三角形 箭頭形或不規則形,散在於薄壁細胞中。梯紋管胞金黃色,紋孔排列整齊。花粉粒球形 或橢圓形,直徑60μm,外壁有刺,具 3個萌發孔;花冠碎片黃色,有紅棕色或黃棕色 分泌管。澱粉粒單粒呈橢圓形、卵圓形或類圓形,臍點呈馬蹄狀、飛鳥狀、點狀或裂縫 狀,大多位於較小的一端,層紋較明顯。薄壁組織中含有菊糖,並有放射狀紋理。橡膠 絲呈長條狀或扭曲成團,表面帶顆粒性。不規則碎塊或顆粒呈藍黑色。石細胞長方形、 類長方形或貝殼形,壁極厚,層紋清晰,孔溝明顯,胞腔充滿紅棕色或橙黃色物。草酸 鈣簇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或散在,直徑30~50μm;粘液細胞較大,內含草酸鈣針晶束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2頁)。

功能與主治

祛風通絡,強筋壯骨。用於痹症,筋骨痿軟,關節不利,跌打損 傷,瘀血作痛。

用法與用量

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體弱者一日 1次。

注意

本品含毒性藥,應按量服用,不能多服,孕服忌服,久病體虛者勿服。

規格

每丸重 3g。

貯藏

密閉,防潮。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方名

山藥丸

組成

杜仲(炭)7兩,牛膝10兩,馬錢子(炙去毛)40兩,甘草35兩,山藥15兩,木香3兩,乳香4兩,沒藥4兩,自然銅(煅)1兩,年健3兩,羌活3兩,地風3兩,紅花3兩,防風3兩,續斷7兩,柴胡4兩,狗脊(去毛)10兩,麻黃20兩。

功效

散寒祛風,活血止痛。

主治

腰疼寒腿,手足麻木,四肢作痛,筋絡不舒。

用法用量

每服1至2丸,溫開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重6分。

用藥禁忌

孕婦勿服。

《祕傳眼科龍木論》卷二

方名

山藥丸

組成

幹山藥1兩,乾地黃1兩,人蔘1兩,茯苓1兩,防風1兩,澤瀉1兩。

功效

補益脾經。

主治

肝風目暗內障。黃風不足證。初病雀目、日久瞳變黃色,甚而如金。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