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疝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疝

疝爲病名。出《黃帝內經素問·長刺節論》。又名疝氣、橫痃、膀胱小腸氣、賊風入腹、小腸氣、膀胱氣、奔豚氣、蟠腸氣、腎系陰腫等。歷代論疝,包括多種病證,範圍較廣。《諸病源候論》有五疝記載,《黃帝內經素問》、《儒門事親》、《瘍醫大全》等均有七疝論述,名目繁雜。因本病多由邪聚陰分而致,且發病部位又多是肝經所過,故有“諸疝皆屬於肝”之說。疝大抵可分爲二:一指體腔內容物向外突出,兼有氣痛的症狀;或腹部劇烈疼痛而兼有二便不通的證候。二指生殖器、睾丸、陰囊部位的病症,如男女外生殖器腫潰流膿,溺竅流出敗精濁物,睾丸或陰囊的腫大疼痛等症;或可兼有腹部症狀。根據疝病的臨牀表現,大致可歸納爲:1.腹股溝疝。如《儒門事親》:“狐疝……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瘍醫大全》:“血疝者,狀如黃瓜,在於小腹兩傍。”2.男女外生殖器、睾丸、附睾,或精索的疾病。《聖濟總錄》:“疝者痛也,邪氣聚於陰,致陰器腫大而痛者。”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