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 2016年03月17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日月爲經穴名(Rìyuè GB24)[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出《脈經》。代號GB24[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5.。別名神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5.。屬足少陽膽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爲膽的募穴,足太陰脾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日:太陽;月:月亮[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日爲陽,指膽;月爲陰,指肝[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此爲治肝膽的要穴,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

標準定位

位於乳頭直下,當第七肋間處(《鍼灸甲乙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5.。另說“在期門下五分”(《備急千金要方》);“在期門旁一寸五分,直下五分”(《循經考穴編》);“在期門直下八分”(《鍼灸集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5.

位於胸部,第7肋間隙中,前正中線旁開4寸。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

取法

正坐或仰臥位,在乳頭下方,當第7肋間隙處取穴。

位於胸部,第7肋間隙中,前正中線旁開4寸。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肋間外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

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和第七肋間動、靜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5.

日月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胸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肋間外韌帶、肋間內肌、腹橫肌、胸內筋膜。皮膚由第6、7、8肋間神經的前皮支重疊分佈。胸膜薄而透明,是非常堅韌的漿膜。它可以分爲內、外兩層。內層包繞肺的表面,稱髒胸膜(肺胸膜);外層貼附於胸腔各壁的內面稱壁胸膜。由於貼附部位不同,壁胸膜又分爲:襯於胸內筋膜內面的是肋胸膜;覆蓋於膈肌上面,並與其緊密相貼爲膈胸膜;從兩側覆蓋縱隔器官的漿膜是縱隔胸膜。此外,胸膜壁層,突出於胸廓上口,第1肋上方的部分稱胸膜頂,其突出的程度,與胸廓的形狀有關。胸膜壁的髒與壁層相互移動,形成潛在性間隙叫胸膜腔。胸膜各部的相互移動行處,肺的邊緣不能伸入其內,這些空隙稱胸膜竇。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返折處,是胸膜竇中最大,而位置最低的,其最低相當於第12肋處,稱肋膈竇。因此,針刺該穴時,若盲目進針,除穿經上列結構以外,可經肋竇膈、肺、膈達肝(右側)、胃(左側),其後果是嚴重的。

特異性

膽之募穴;足太陰、少陽之交會穴。

功用

利膽疏肝,降逆和胃。

有疏肝利膽、化溼和中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

主治病症

主治脅肋、膽、胃等疾患,如嘔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黃疸、胸悶、胸肋疼痛、四肢不收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膈肌痙攣、肋間神經痛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

主治脅肋痛,嘔吐,吞酸,呃逆,黃疸,胃痛,腹脹;以及膽囊炎,肝臟疾患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5.

1.消化系統疾病:黃疸,膈肌痙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肝炎,膽囊炎;

2.其它:肋間神經痛。

刺灸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

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5.

刺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向胸脅部擴散。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日月配丘墟、陽陵泉、支溝,有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脅肋疼痛。

日月配內關、中脘,有降逆止嘔的作用,主治嘔吐。

日月配大椎、至陽、肝俞、陰陵泉,有清利溼熱的作用,主治黃疸。

實驗研究

①針刺日月、期門等穴,可引起膽囊不同程度的收縮,又可使膽道術後置T管引流患者奧狄氏括約肌開放頻繁;開放時間稍延長,關閉時間稍縮短。但對膽總管壓力無明顯影響[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

②針刺膽石症患者日月、期門等穴,可在短時間內引起膽囊顯著收縮,促進膽囊排空[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足太陰、少陽之會。

《鍼灸甲乙經》:太息善悲,少腹有熱,欲走,日月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太息善悲,小腹熱,欲走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

《醫宗金鑑》:嘔吐吞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