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 2015年03月31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清胃散同名方劑約有二十三首,其中《脾胃論》卷下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生地黃6g、當歸6g、牡丹皮9g、黃連6g、升麻9g,具有清胃涼血的功效。主治胃有積熱,循經上攻所致之胃火牙痛證。症見胃中積熱,上下牙痛不可忍,牽引頭部,滿面發熱,其齒喜寒惡熱;或牙齦紅腫,潰爛出血;或脣口腮頰腫痛,口氣臭熱,口舌乾燥,舌紅苔黃,脈滑大而數。本方是治療胃火牙痛的代表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痛等屬胃火上攻者。

《脾胃論》卷下方之清胃散

該方劑顯著的特點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及抗炎、鎮痛作用較強,同時有明顯的抗大腦缺血和保護大腦功能,所以對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痛有治療作用。同時該方劑還有抗胃潰瘍、治療肝臟疾病及心臟循環疾病的作用,假如在後三者基礎上患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痛效果可能更好,也可試用於潰瘍病、肝臟疾病及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50-151.

處方

生地黃 當歸身各0.9克 牡丹皮1.5克 黃連1.8克(如質次,更加0.6克。夏月倍之)升麻3克

生地黃6g、當歸6g、牡丹皮9g、黃連6g、升麻9g[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功能主治

《脾胃論》卷下方之清胃散具有清胃涼血的功效。主治胃有積熱,循經上攻所致之胃火牙痛證。症見胃中積熱,上下牙痛不可忍,牽引頭部,滿面發熱,其齒喜寒惡熱;或牙齦紅腫,潰爛出血;或脣口腮頰腫痛,口氣臭熱,口舌乾燥,舌紅苔黃,脈滑大而數。現用於三叉神經痛、口腔炎、牙周炎屬於胃火上炎者。

用法用量

上爲細末,都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冷服。

方解

方中黃連苦寒,清瀉胃腑之火爲君藥。升麻清熱升散,宣達鬱遏之伏火;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清熱涼血,三藥共爲臣藥。當歸養血活血,可助消腫止痛,爲佐藥。升麻兼以引經爲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功。[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本證爲胃有積熱,熱循足陽明經脈上攻所致。牙痛牽引頭痛,面頰發熱,脣舌頰腮腫痛,牙齦腐爛等,皆是火熱攻躥爲害。胃爲多氣多血之腑,胃熱每致血分亦熱,故易患牙宣出血等症。方用苦寒之黃連爲君,直瀉胃腑之火。升麻爲臣,清熱解毒,升而能散,可宣達鬱遏之伏火,與黃連配伍,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胃熱則陰血亦必受損,故以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涼血清熱,皆爲臣藥。當歸養血和血,爲佐藥。升麻兼以引經爲使。諸藥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效。

運用

1.本方是治療胃火牙痛的代表方劑。凡臨牀出現以牙痛牽引頭痛、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等爲主症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2.加減法:若牙齦腫痛甚者,可稍加細辛以止痛;兼腸燥便祕者,加大黃通便泄熱;口渴飲冷者,加石膏、知母以清熱生津;齒衄者,加牛膝導血熱下行。[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3.使用注意:腎虛火炎所致牙痛者禁用。[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惟牙痛屬風寒及虛火上炎者不宜。[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48.

現代適應證

[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48.

適應證: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痛等屬胃炎上攻者,可用本方治療。

口腔炎

口腔炎一般包括3種疾病:一是鵝口瘡,是因菌羣失調所致白色念球菌感染口腔黏膜,使其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點片狀物,臨牀以拒乳、疼痛哭叫爲主要表現;二是皰疹性口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口腔黏膜出現單個或成簇的小皰疹、頜下淋巴結腫大,以發熱、黏膜劇痛、流涎爲主要臨牀表現;三是潰瘍性口炎,是由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所致的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覆蓋較厚的易擦去的灰白色或黃色假膜。

牙周炎

牙周炎是慢性牙齦炎向牙周組織擴展而引起的,病因主要是牙菌斑,以及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等加重菌斑滯留的因素。當微生物數量及毒性增強或當機體防禦能力削弱時,由於齦下微生態環境的特點,以及炎症產物向微生物提供營養成分,齦下菌斑中滋生大量牙齦卟啉單胞菌、中間普氏菌、放線桿菌、福賽類桿菌、核梭形桿菌和螺旋體等牙周致病菌,使牙齦的炎症加重並擴延,導致膠原破壞、結合上皮向根方增殖、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臨牀主要表現爲牙齦慢性炎症,牙齦水腫,牙周袋內壁出血、溢膿。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病因不清,病理改變主要是神經細胞消失,神經節纖維脫髓鞘或髓鞘增厚,軸索變細或消失,臨牀主要表現爲三叉神經分佈區短暫的反覆發作性劇痛。

藥理作用

[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48-150.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藥黃連含有小檗鹼、甲級黃連鹼,小檗鹼有廣譜抗菌作用,通過破壞細菌結構、抑制其糖代謝,抑制細菌核酸及蛋白質合成而對痢疾桿菌、炭疽桿菌、肺炎桿菌、霍亂弧菌、枯草桿菌、鼠疫桿菌、布氏桿菌、傷寒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大腸桿菌、白喉桿菌、百日咳桿菌、結核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均有較顯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對痢疾桿菌作用更強;特別是對導致胃炎的幽門螺旋桿菌、致牙周病變異鏈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同時對各型流感病毒、沙眼衣原體、陰道滴蟲、熱帶利什曼原蟲、錐蟲有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皰疹病毒、柯薩奇B3病毒有抑制作用;對黃色毛癬菌、白色念珠菌等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黃連及小檗鹼還有對抗細菌內毒素作用,清除耐藥質粒,減少耐藥菌的產生。臣藥升麻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均有中度抑制作用,對銅綠假單胞桿菌有輕度抗菌作用;同時升麻對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孢菌、紅色表皮癬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治療有效。生地對許多真菌如須瘡癬菌、石膏樣小芽孢癬菌等有抑制作用。丹皮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同時對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當歸煎劑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及上述大部分細菌均有抑制作用。綜上所述,該方劑各味藥均有抗菌作用,尤其是對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及革蘭氏陰性菌以及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這對控制口腔炎、牙周炎感染十分有利。

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君藥黃連不僅有解熱作用,而且有中樞性鎮靜作用和鎮痛作用,同時有局部麻醉作用。臣藥升麻所含異阿魏酸有解熱作用,升麻苷有降低體溫的作用;同時有鎮靜、鎮痛和抗驚厥作用;升麻臨牀是治療牙周炎、牙齦潰爛的常用藥。生地顯著加強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故有明顯的鎮靜作用。丹皮所含牡丹酚有明顯的鎮靜、鎮痛、解熱、降溫等中樞性抑制作用,牡丹皮所含丹皮酚可抑制腦幹網狀結構和丘腦下部引起的覺醒反應,抑制小腦皮質區及運動區的誘發電位。當歸也有鎮靜、鎮痛作用。由此可見該方劑5味藥均有鎮痛、鎮靜作用。除上述作用外,該方劑的君藥黃連所含小檗鹼能擴張腦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顯著升高腦缺血區SOD及GSH-Px的活力,降低MDA含量,抑制腦缺血神經細胞內Ca2+的顯著升高,提高缺血早期海馬CA1區神經元內線粒體、粗麪內質網、高爾基體對缺血的耐受性,減輕缺血晚期海馬CA1區遲發性神經元的死亡程度,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臣藥牡丹皮所含丹皮酚對反覆短暫的腦缺血再灌注所致腦損傷有保護反應,可降低腦缺血再灌注後的炎症反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變學,從而具有抗腦缺血作用。佐藥當歸注射液可加快腦組織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元代謝,減少腦梗死體積,促進腦缺血損傷後神經的生長和修復,減少神經元的凋亡,同時當歸煎劑能逆轉腦內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的異常改變,促進腦神經再生和再支配。該方劑中的丹皮、生地、黃連均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黃連所含小檗鹼可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促使ACTH及皮質激素水平升高,生地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保護作用,從而提高機體的適應性及對神經、內分泌功能的調節能力。以上可能是該方劑治療三叉神經痛、牙痛的主要機理。

抗炎作用

君藥黃連所含多種生物鹼如小檗鹼、藥根鹼、黃連鹼等均有顯著的抗炎活性,小檗鹼可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使ACTH、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而發揮抗炎作用;小檗鹼明顯降低炎性組織中PGE2含量及中性WBC中PLA2的活性,同時能清除自由基,對炎症的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水腫及肉芽腫等過程均有抑制作用。臣藥升麻、丹皮、生地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所含丹皮酚能顯著對抗5-HT、緩激肽,抑制PG合成,抑制炎症細胞遊走,對炎症的滲出、水腫、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佐藥當歸也有抗炎作用,可清除超氧陰離子及羥自由基,提高大腦SOD及Ca2+-ATP活性。可見該方劑5味藥共同的作用就是抗炎、鎮痛,這對牙痛及三叉神經痛確實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黃連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臣藥升麻具有抗過敏作用,升麻所含三萜類化合物能增加淋巴細胞活性,對PHA引起的淋巴細胞轉化有抑制作用,升麻提取物能誘導淋巴細胞產生干擾素。生地能對抗因連續服用地塞米松後所致血漿皮質酮濃度的下降,並能防止腎上腺皮質萎縮;其水提取物能使外周血T淋巴細胞顯著增加,並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生地水煎劑能促進ConA活化淋巴細胞D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增強IL-2的產生,抑制脾臟中免疫性玫瑰花形成細胞,說明其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丹皮酚對Ⅰ~Ⅳ型變態反應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能增強單核細胞及外周血WBC的吞噬功能,丹皮多糖促進脾臟細胞增殖,丹皮總苷可促進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增殖反應,促進T淋巴細胞產生IL-2,還可促進LPS誘導的B淋巴細胞增殖反應,同時促進巨噬細胞產生IL-1。當歸對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強作用,當歸內酯可顯著提高細胞毒淋巴細胞功能,增強其殺傷活性;當歸醇沉物有促進脾臟及胸腺T、B淋巴細胞增殖的作用;當歸多糖可使白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增加,特別是對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巨噬細胞分泌NO含量,增強其分泌TNF-α、IL-1,促進淋巴細胞轉化,促進脾細胞增殖及脾淋巴細胞分泌INF-γ,增強INF-γ活性。本方劑中的5味藥均對機體免疫功能產生積極影響,從而有利於牙周感染的控制及炎症的恢復。

對肝膽及胃腸功能的影響

君藥黃連所含小檗鹼有利膽作用,能促進膽汁形成,促進膽汁中結合膽紅素排瀉;同時具有抗實驗性胃潰瘍和應激性潰瘍的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而保護胃黏膜屏障;對胃腸道平滑肌小劑量興奮之,大劑量抑制之,呈雙相調節作用。臣藥升麻甲醇提取物對肝損害有預防作用,可明顯降低ALT、AST;使肝細胞壞死、變性減輕;升麻醇木糖苷有防止肝損害的作用,同時對胃腸道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生地有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元減少的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抗潰瘍作用。丹皮所含丹皮酚有抗潰瘍及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丹皮總苷可減輕肝細胞變性及壞死的程度,降低血清AST、ALT,促進肝糖元合成,增加血清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清及肝臟GSH-Px活力,降低肝MDA含量。當歸對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損害有保護作用,並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和恢復肝臟的某些功能,顯著降低肝臟膠原蛋白的含量,減輕肝纖維化,抑制免疫性肝損傷,清除自由基,降低肝勻漿中MDA含量;當歸水提取物還能明顯促進膽汁分泌,促進膽汁中固體物及膽酸的排泄量。因此,該方劑對胃潰瘍及肝臟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對心臟、血管、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黃連所含小檗鹼可促進心肌細胞外Ca2+內流,使細胞內Ca2+濃度增加,小劑量能興奮心臟,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大劑量則抑制心臟,減弱其收縮;同時小檗鹼對缺血心臟有保護效果,可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及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衝動,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對血壓有降低作用,且隨其劑量的增加而降壓作用增強;小檗鹼能升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並有Ca2+拮抗作用,從而具有顯著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臣藥升麻具有抑制Ca2+內流、抑制去甲腎上腺素、降低血壓的作用,其生藥和炭藥有縮短凝血時間的作用。生地具有強心利尿作用,其水提取物對實驗性高血壓有明顯的降低作用,生地的各種煎劑均能縮短凝血時間。丹皮煎劑及丹皮酚均能阻止Ca2+內流,抗氧化,因此可增加冠脈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對缺血性心肌有保護作用,並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其所含芍藥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微血栓形成的作用。佐藥當歸有減慢傳導、延長不應期、消除折返、延長平臺期、抑制異位節律點及提高致顫閾等作用,因而可抗心律失常,同時還可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肌損傷;並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由以上可以看出,該方劑各味藥對心肌收縮力有的表現爲增強、有的表現爲抑制,但降低血壓、改善微循環的作用是一致的,這對各種炎症是有利的。

歌訣

清胃散用升麻連,當歸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火,口瘡牙痛與牙宣。[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摘錄

《脾胃論》卷下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方之清胃散

處方

人中白9克 青黛4.5克 白芷4.5克 杭芍4.5克 生石膏6克 冰片3克 牛黃1.5克 麝香0.3克

功能主治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方之清胃散主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共爲極細末,上患處。

摘錄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癘瘍機要》卷下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升麻、白芷、防風、白芍藥、幹葛、甘草、當歸、川芎、羌活、麻黃、紫浮萍、木賊草各等分。

主治

《癘瘍機要》卷下方之清胃散主治熱毒在表。

用法用量

每用5-7錢,水煎服。

摘錄

《癘瘍機要》卷下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黃芩1錢,黃連1錢,生地1錢,丹皮1錢,升麻1錢,石膏1錢。

主治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清胃散主治胃經有熱,牙齒或牙齦作腫,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

以水2茶鍾,煎至8分,食後服。

附註

《外科證治全書》有生甘草一錢。

摘錄

《外科正宗》卷四

《瘍科選粹》卷三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當歸身1錢5分,生地黃1錢5分,牡丹皮1錢5分,黃連1錢5分,升麻3錢,石膏2錢,細辛3分,黃芩1錢。

主治

《瘍科選粹》卷三方之清胃散主治胃脘痛,胃火盛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誠書》卷六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防風、黃芩、天花粉、厚朴(姜制)、石膏(制)、枳殼、黃連、陳皮、甘草。

主治

《誠書》卷六方之清胃散主治小兒舒舌、弄舌。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誠書》卷六

《證治匯補》卷四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黃連2分,生地2分,升麻5分,丹皮5分,當歸3分,芍藥3分。

主治

《證治匯補》卷四方之清胃散主治陽明經齒痛。

摘錄

《證治匯補》卷四

《辨證錄》卷五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石膏2錢,半夏2錢,茯苓3錢,桂枝3分,麥冬3錢,陳皮1錢,葛根1錢。

主治

《辨證錄》卷五方之清胃散主治春溫。春月傷風,發寒發熱,口苦,兩脅脹滿,或吞酸吐酸。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辨證錄》卷五

《嵩崖尊生》卷六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別名

清胃飲

組成

丹皮1錢,青皮6分,甘草5分,石膏1錢,生地黃1錢,防風1錢,荊芥1錢。

主治

《嵩崖尊生》卷六方之清胃散主治熱牙痛面熱。

加減

上四正牙痛,加黃連8分,麥冬1錢2分;下四正牙痛,加黃柏8分,知母1錢;左上板牙痛,加羌活1錢,膽草8分;左下板牙痛,加柴胡1錢,梔子1錢;右上板牙痛,加大黃1錢,枳殼1錢;右下板牙痛,加黃芩1錢、桔梗1錢;上兩邊牙痛,加川芎、白芷;下兩邊牙痛,加白芍、白朮;頭痛,加藁本;噁心,加厚朴;牙齦爛,用生薑、黃連搗爛貼上。

附註

清胃飲(《醫鈔類編》卷十二)

摘錄

《嵩崖尊生》卷六

《種痘新書》卷三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石膏1兩,寒水石1兩。

主治

《種痘新書》卷三方之清胃散主治痘症口瘡,舌爛脣裂。

製備方法

俱用火煅。先以黃芩、黃柏、黃連、南星、貝母、藿香、甘草諸藥煎熬至藥水1盞,然後投2石(火煅)置藥水中,取起曬乾,又入藥水,如是者數次,乃取2石爲末,加硼砂。

摘錄

《種痘新書》卷三

《活人心統》卷下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益元散1兩,砂仁5錢。

主治

《活人心統》卷下方之清胃散主治心下痞悶,嘔吐,諸藥不效者。

用法用量

用冷水或沸湯調下1-2錢。

製備方法

上爲末。

摘錄

《活人心統》卷下

《青囊祕傳》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殭蠶、白芷、細辛、川芎各等分。

主治

《青囊祕傳》方之清胃散主治風牙作痛。

用法用量

上爲細末,吹患處。

摘錄

《青囊祕傳》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孔氏家傳》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生薑(薄切)。

主治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孔氏家傳》方之清胃散主治小兒胃熱吐。

用法用量

以紫蘇湯調下。

製備方法

以生面拌,曬極幹,略焙爲末。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孔氏家傳》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渙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川楝子半兩,黃柏(微焙,炙)半兩,當歸(洗,焙乾)半兩,地榆(炙)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主治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渙方之清胃散主治小兒挾熱泄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8分,煎至4分,乳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渙方

《金鑑》卷五十一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生地、丹皮、黃連、當歸、升麻、石膏(煅)。

主治

《金鑑》卷五十一方之清胃散主治小兒胎熱,蓄於胃中,牙根腫如水泡,名曰重齦。小兒麻時口臭。

用法用量

引用燈心,水煎服。將水泡用針刺破,外敷1字散,內服清胃散。

摘錄

《金鑑》卷五十一

《金鑑》卷六十三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薑黃、白芷、細辛、川芎各等分。

主治

《金鑑》卷六十三方之清胃散主治骨槽風初起。乃手少陽三焦,足陽明胃二經風火,起於耳前,連及腮頰筋骨隱痛,腫硬難消,熱不盛者。

用法用量

先以鹽湯漱口,再以此散擦牙痛處。內服清陽散火湯。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摘錄

《金鑑》卷六十三

《金鑑》卷七十八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車前子1錢,石膏1錢,大黃1錢,柴胡1錢,桔梗1錢,黑參1錢,黃芩1錢,防風1錢。

主治

《金鑑》卷七十八方之清胃散主治小兒生贅。固脾胃積熱上壅,贅生眼胞之內,初起如麻子,久則漸長如豆,隱摩瞳仁,赤澀淚出。

用法用量

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後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摘錄

《金鑑》卷七十八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雅黃連、白當歸、綠升麻、懷生地、粉丹皮、白芷梢各等分,北細辛減半。

主治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清胃散主治走馬牙疳。

用法用量

水煎,熱服。

摘錄

《幼幼集成》卷三

《治疹全書》卷下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黃連、石膏、升麻、生地、丹皮、連翹、元參、甘草、粳米。

主治

《治疹全書》卷下方之清胃散主治牙痛,牙宣,口臭,口瘡。

加減

出血加側柏葉。

摘錄

《治疹全書》卷下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酒炒黃連、生地、當歸、丹皮、石膏、黑梔。

主治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清胃散主治熱邪蘊隆於胃,牙根潰爛出血,脣口腫痛。

摘錄

《麻症集成》卷四

《醫學集成》卷二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生地、當歸、丹皮、青皮、防風、細辛、升麻。

主治

《醫學集成》卷二方之清胃散主治陽明胃熱齒痛。

加減

上門牙痛屬心火,加黃連、麥冬;下門牙痛屬腎火,加黃柏,知母;虎上牙兩邊痛屬胃火,加石膏、花粉;虎下牙兩邊痛屬脾火,加黃芩、白芍;盤上牙左邊痛屬膽火,加柴胡、膽草;盤下牙左邊痛屬肝火,加炒梔、胡蓮;盤上牙右邊痛屬大腸火,加枳實、大黃;盤下牙右邊痛屬肺火,加黃芩、骨皮。

摘錄

《醫學集成》卷二

《喉症指南》卷四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石膏4錢(煅),生地3錢,黃連2錢,連翹2錢,丹皮2錢,升麻8分。

主治

《喉症指南》卷四方之清胃散主治陽明實火,牙痛,口瘡。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喉症指南》卷四

《種痘新書》卷十二方之清胃散

方名

清胃散

組成

石膏1兩(煅),寒水石1兩(煅)。

主治

《種痘新書》卷十二方之清胃散主治一切口瘡。

用法用量

凡瘡口敷之即愈。

製備方法

以黃芩、黃柏、梔子、砂仁、知母、花粉、甘草等分,煎水甚濃去滓,將2石煅後,入藥水內淬,取起曬乾,又入藥水內淬、取曬乾,又入藥水內浸數次,然後用2石研末,加入硼砂4錢。

摘錄

《種痘新書》卷十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