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丹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處方

附子(炮)當歸 陳橘皮 乾薑各30克 吳茱萸 厚朴(薑汁炙)南椒各15克 硫磺30克

製法

上藥七味,細銼,以慢火焙,搗羅爲末,與硫磺末拌勻,煎米醋和作兩劑,再以白麪250克,和令得宜,亦分作兩劑。用面裹藥,如燒餅法,再用文武火煨至面熟爲度。去面搗細,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老人一切瀉痢,經服諸藥不效。以及宿食不消或沉寒宿冷所致氣滯腹痛。

用法用量

治諸般瀉痢,每服20丸,空腹日午以米湯送下;如治氣痛及宿食不消,以姜、鹽湯送下20丸。

摘錄

《壽親養老新書》卷一

《幼幼新書》卷九引《萬全方》

組成

牛黃(研)1錢,真珠(末,研)1錢,鉛霜1錢,膩粉2錢,硃砂(研入,留1半爲衣)2錢,白附子1分,天麻1分,蠍尾(炒)1分,巴豆11粒(去皮心膜,紙裹壓去油),水銀3錢(入黑鉛少許,火上熔,結砂子入)。

功效

化痰鎮心。

主治

小兒急慢驚風。

用法用量

每服3丸,荊芥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研勻,煮棗肉研爲丸,如粟米大,以硃砂爲衣。

《濟陽綱目》卷一○一

組成

珍珠1錢,珊瑚1錢,辰砂1錢,片腦1錢,蕤仁(去殼)1錢,麝香5分,爐甘石1兩。

主治

目外障。

用法用量

點眼。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

《活人心統》卷下

組成

乳香1錢5分,雄黃1錢,硼砂1錢,綠豆49粒,烏豆49粒,烏梅13枚。

主治

噎食。七情感傷,氣鬱於中,變成嘔吐或噎食不通,大便祕結,糞如羊屎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細嚼吞下,用蒸水飲之。如再發,再服1丸。

製備方法

上爲末,烏梅肉搗爲丸,如彈子大,以雄黃爲衣。

《普濟方》卷一一六

組成

大風子5斤(去殼),南木香4兩,沉香4兩,當歸5錢,防風5錢。

主治

三十六種風,大風爲最,眉毛脫落,鼻樑崩倒,四肢頑麻,遍身生瘰,不問遠年近日者。

用法用量

陰乾服之。

製備方法

上先將大風子肉碾爛爲泥,別藥爲末和合,用陳米飲爲丸;又將木香、沉香、白芷、蒼耳研細末爲衣,如梧桐子大。

《普濟方》卷十八

組成

琥珀1兩,當歸(酒浸)1兩,川芎1兩,沒藥(研)1兩,木香(不焙)半兩,乳香(研)半兩,血竭(研)半兩,辰砂(研)半兩,麝香1錢(別研,旋入)。

功效

大鎮心腎,生精養血,安神定志。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送下,空心、日午、臨臥各1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永樂大典》卷九八一引《小兒保生要方》

組成

人蔘半兩,紫河車1分,白茯苓1分,龍齒1分,甘草(炙)1分,麝香1錢(研)。

主治

小兒驚悸。

用法用量

上每服半丸,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雞頭子大。

《雞峯》卷十七

組成

蝟皮1個,皁角刺1兩,豬牙皁角1兩,附子1兩,榼藤子1個,硫黃1分,白礬1分。

主治

五痔。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下。如有瘡者,用硃砂1小豆大同研3丸,水調塗瘡上。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同壽錄》卷一

組成

好硃砂1兩,好沉香1兩,好琥珀1兩,赤石脂1兩,真西牛黃3錢,真狗寶3錢,好麝香3錢。

主治

各種翻胃痰多;各種胃氣疼痛;憂思鬱結以致痛及迷心,噁心嘔吐,痰厥。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服7粒,約重1分,滾水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紅棗煮爛,去皮核爲丸,如綠豆大。

《墨寶齋集驗方》捲上

組成

何首烏8兩(赤、白鮮者,用竹刀颳去皮,切作片,米泔水浸1宿,用黑豆5升浸軟,1層豆1層藥,密蓋炊熟,9蒸9曬),天門冬3兩(酒浸,去心,曬乾,搗末),麥門冬3兩(酒浸1宿,去心,曬乾,搗末),人蔘(去蘆)2兩,白茯苓5兩(去粗皮,切片,酒洗,曬乾,搗末),川牛膝3兩(去蘆,酒浸1宿,曬乾,搗末),當歸2兩(酒洗),枸杞子3兩(甘州者佳,去枝梗,曬乾,搗末),菟絲子(酒浸1宿,洗去沙泥,搗,並曬乾)2兩,山茱萸(去核)3兩,黃柏5兩(去皮,鹽、酒浸1宿,炒褐色),五味子1兩(去枝梗,北者佳),懷山藥2兩5錢,懷生地3兩(酒浸1宿,搗膏),懷熟地5兩(酒浸1宿,搗膏)。

功效

固元種子。

用法用量

每服60丸,空心鹽湯送下;或酒亦可。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吳氏家傳》

組成

青皮(去瓤)1兩,乾薑(麩炒)1兩,木香(面裹,炮赤)1兩,巴豆(淨肉,米醋一碗煮幹,水洗去油)1兩,肉豆蔻(生)1兩,檳榔1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1兩,硇砂半兩(湯澄,慢火熬如煎鹽,紙蓋,收飛者)。

主治

小兒蛔疳;及飲食所傷,嘔吐泄瀉,腹痛腹脹,霍亂痢疾,急慢驚風。

用法用量

空心服1至3丸,欲消食,食後服;酒食傷,諸般積,胸膈不快,或腹痛,薑湯送下;中酒,蔥、薑湯送下;心痛,炒薑湯送下;婦人血氣,當歸酒送下;瀉肚,陳米飲送下;赤痢,甘草湯送下;白痢,乾薑湯送下;脾泄瀉,煨姜1塊細嚼,湯咽;心腹脹滿,渾身倦怠,溫酒送下;轉筋霍亂,紫蘇、藿香湯送下;中毒藥,五倍子、雄黃湯送下;大小便不通,桐木根湯送下;吐逆,檀香湯送下;膈上食毒虛痰,姜、蜜酒送下;頭風,臘茶清送下;小兒急慢驚風,金銀薄荷湯送下;疳蛔,石榴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爲衣。

《瘍科捷徑》捲上

組成

珠粉4分,琥珀2錢,甘黃1錢,辰砂5分,犀黃3分,冰片3分,滴乳石3錢。

主治

胎元火毒。

用法用量

用藥3分,加入白飛面5分,土茯苓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

老煙膏31g,生地榆(先研細末)31g,寒水石31g,淡秋石31g,血餘炭31g,胡黃連(先研細末)31g,血竭31g。

主治

下肢潰瘍。

用法用量

撒於瘡面;或麻油調敷。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良方合壁》卷下

組成

牛黃1分,陶丹3錢,銅綠3錢,陳石灰1兩。

主治

搭手,發背。

用法用量

對患處1面用針戳成小眼,以線系掛患處。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雞子清、香油調勻,再用壞黑油傘上黑紙縫成口袋,納藥於中,用線縫遍。

《盤珠集》卷下

組成

人蔘、炙甘草、當歸、白芍(炒)、川芎、紫蘇、生薑、大腹皮(醋炒)2-3分、蔥白。

主治

妊娠傷胎,腹中急痛,血從口出。

《惠直堂方》卷四

組成

膽南星5錢,麝香2分5釐,天竺黃3錢,山藥3錢,鉤藤3錢,羌活3錢,全蠍1錢,琥珀3分,珊瑚3分,牛黃2分。

主治

小兒急慢驚風。

用法用量

急慢驚風,薄荷湯送下;感冒風寒發熱,姜、蔥湯送下;內傷飲食生冷,清茶送下;心腹痛,霍亂吐瀉,淡薑湯送下;伏暑傷熱,積聚身熱,清湯送下;大小便閉,燈心湯送下;泄瀉,米飲送下;夜啼,燈草、薄荷湯送下,量年紀大小,1丸半丸,不拘時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辰砂、金箔爲衣。

年氏《集驗良方》卷二

組成

牛膝8兩(酒浸一日,同何首烏第7次蒸至第9次,曬乾),何首烏(赤白)1斤,茯苓(赤白)1斤,破故紙4兩,菟絲子半斤,當歸身半斤,枸杞子半斤。

功效

益元,延年益壽。

用法用量

日進3丸,早晨空心酒送下,午後薑湯送下,臨臥鹽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彈子大。

《養老奉親》

組成

附子(炮)1兩,當歸1兩,陳橘皮1兩,乾薑1兩,吳茱萸半兩,厚朴(以薑汁炙)半兩,南椒半兩,舶上硫黃1兩。

主治

老人久患瀉痢。

用法用量

如患諸般泄痢,以米湯下20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氣痛及宿食不消,以薑湯下20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氣痛及宿冷並無忌。

製備方法

上前7味銼細,用慢火焙過,搗羅爲末,與硫黃末同拌勻1處,煎米醋和作2劑,卻以白麪半斤,和令得所,亦分作兩劑,用裹藥如燒餅法,用文武火煨,令面熟爲度,去卻面,於臼中搗300下,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