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兒童“個體化藥學實驗室”在合肥成立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4年6月27日,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資助的“個體化藥學實驗室”在該院成立,實驗室可以爲患者“預判”藥物可能帶來的風險,這也是我國首個兒童“個體化藥學實驗室”。它可以爲安徽省2000萬兒童預判藥物可能帶來的風險

小雨今年5歲,因爲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安徽省兒童醫院已經治療了一段時間。近日,她接受了一種名爲“原位雜交技術”的基因檢測,醫生通過基因檢測結果,爲小雨減少了巰嘌呤的用量,以避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傳統的用藥模式是同種病的所有患者都用同一種藥,但由於個體差異很大,同一種藥並非對每個患者都有效。數據顯示,臨牀上大多數藥物的治療有效率爲20%~80%,部分患者藥物治療後無效,導致病情延誤,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嚴重的毒副作用

據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王鶴堯教授介紹,有部分人由於基因突變,會對某種藥物出現不良反應基因檢測就能找到這部分人,爲其規避風險。比如治療癲癇的“卡馬西平”,在中國人中,有大約15%~20%的人有基因突變,服用這種藥後,極可能出現致死性的不良反應:全身皮膚嚴重脫落。一旦出現這種不良反應,死亡率高達40%。如果不知道患者基因信息,就不該使用“卡馬西平”。“個體化藥學實驗室”是通過原位雜交基因檢測技術,檢測患者基因突變位點,對患者遺傳因素和使用藥物進行分析判斷出該藥物可能會對患者造成何種風險,從而制定適合於該患者本人的合理用藥方案。

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已在調整規定,逐漸跟上國際用藥發展步伐,如治療癲癇的“卡馬西平”的中文說明書中,已根據美國的標準,明確規定需要進行基因檢測後才能用藥。根據美國FDA的標準和國際的最新進展,已有200多種藥物在臨牀使用時需要基因檢測。在兒科,這些藥物涉及的疾病包括:兒童哮喘白血病、多動症、精神病癲癇兒童生長發育不良、兒童智商風險篩查等,通過基因檢測,除了預判不良反應外,還可預判療效。“如果患有這些疾病,建議患者做一下基因檢測,來判斷藥物是否適合自己。”省兒童醫院藥劑科羅志紅介紹。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