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要求賓州大學莫奇來(Mauchly)博士和他的學生愛克特(Eckert) 設計以真空管取代繼電器的"電子化"電腦——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電子數字積分器與計算器), 目的是用來計算炮彈彈道。

這部機器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長50英尺,寬30英尺, 佔地1500平方英尺,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大,六隻大象重)。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從事5000次的加法運算,運作了九年之久。喫電很兇, 據傳ENIAC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爲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鐘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須花15分鐘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道:“只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額手稱慶了”。

從第一臺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着,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佈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鐘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爲人類開闢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每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50週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啓動了這臺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