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成立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0年12月21日,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在北京大學成立,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

BIOPIC是北大在985工程中重點建設的一個跨學科實體研究中心,也是推動多學科交叉合作的一項重要舉措。來自校內外的一百多位嘉賓出席了會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爲,多學科交叉是21世紀科學發展的重要趨勢,BIOPIC的成立適應科學發展的潮流,可以充分利用北大作爲一所綜合性大學在多學科交叉研究中的獨特優勢,在從細胞組織等多個層次上開展分子成像關鍵技術與材料的研究和開發,爲推動我國基礎科學高新技術發展、提升產業結構、改善醫學診斷提供支持。BIOPIC 的成立也是北京大學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進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必將大大促進我校在前沿交叉領域的深入合作,並推動光學成像技術和高通量測序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志珍院士,教育部科技司陳盈暉副司長,科技部基礎司張先恩司長等領導蒞臨會場並做了即興發言。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林建華主持了本次儀式,王志珍院士、周其鳳院士、許智宏院士和謝曉亮教授共同爲中心揭牌。

北大長江講座教授謝曉亮在報告中展示了近年來位於國際前沿領域的單分子研究及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狀況,強調其對於生命科學的重要影響。之後他詳細介紹了BIOPIC的發展規劃。他強調,BIOPIC的目標是發展和利用最先進的生物成像和基因測序手段,在單分子和單細胞水平上進行生命科學醫學研究。BIOPIC將利用和發展這些新興手段從事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研究,以及致力於解決幹細胞、癌症、感染性疾病及代謝疾病的一些重大醫學問題。BIOPIC希望通過跨學科、新手段的研究及校內外、國內外的合作來促進生命科學的發展。

據瞭解,BIOPIC已經組成了國際評審委員會,他們是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施一公、哈佛大學教授莊曉薇、斯坦福大學教授Stephen Quake,巴黎高等師範大學教授David Bensimon,以及加州理工學院Beckman研究所所長Barbara Wold。

出席儀式的北大學校領導和專家還有許智宏、張彥、李巖松、王恩哥、李曉明,饒毅、吳凱、陳十一、肖瑞平、程和平、湯超等以及來自學校各個職能部門的領導。來自校外的衆多生命科學領域的專家如王曉東、施一公,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長徐濤、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駱清銘、清華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張奇偉等也專程出席並做了精彩的發言。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