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避孕方法發明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986年12月,紐約德布斯·費裏醫院產科主任斯蒂文·卡利博士最近在實驗室的動物試驗中,成功地發明了“電子避孕”新方法,並已獲准美國專利局的一項發明專利。

這種電子避孕方法,是把厚2毫米、長7毫米的一種微型電池放置在子宮頸中,通過子宮頸的粘液放電,形成通過子宮頸的一個低壓電場,這種弱電場會象籠子一樣“關妝並在幾秒鐘內殺死精子

據稱,這種避孕新方法在實驗室的動物試驗中“100%有效”,但尚需在人身上進行試驗。上述所用微型電池是特製的,電壓極低,僅3.3伏,它所放出的電量比一隻電子手錶運行所需電量還要小得多,因此不會給人帶來任何問題。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