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之父”巴甫洛夫誕生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巴甫洛夫1849年9月14日生在俄國中部梁贊鎮的一個牧師家庭,1870年考入彼得堡大學物理系生物科學部,後就讀於軍事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巴甫洛夫博學多才,終生研究自然科學,特別是對生理學的研究,結束了在他之前整個人類從未對生理過程進行系統實驗研究的歷史,開闢了實驗研究生理過程的新紀元,成爲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生理學家。1935年8月,86歲高齡的巴甫洛夫主持了第十五屆國際大會,並榮獲“全世界生理學元老”稱號。

巴甫洛夫生理學研究方面的傑出貢獻集中於三大領域,即血液循環生理學消化生理學和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巴甫洛夫從事科學研究60餘年,全部時間都是在生理實驗室度過的,即使在“十月革命”成功初期,無電、無水,實驗的狗全部餓死,他也沒停止過研究。直到逝世前,他還在草擬一份日後的工作計劃。

這位可敬的老人,爲科學、爲人民真正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的一分鐘。

巴甫洛夫逝世了,但他的科學研究成果一直在造福着人類,他獻身科學精神更將永遠鼓舞后來者。

當我們在紀念這位“生理學之父”的時候,要牢記他生前在一封信中對立志獻身科學的青年們提出的希望,他說:“首先要循序漸進,第二要謙虛,第三要有熱情,而且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國家對我們對科學所寄予的期望。”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