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

蜱屬於寄蟎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爲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爲軟蜱,屬軟蜱科。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

與疾病的關係:1.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時多無痛感,但由於螯肢、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過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可導致宿主運動性纖維的傳導障礙,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現象,可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稱爲蜱癱瘓(tick paralysis)。多見於兒童,如能及時發現,將蜱除去,症狀即可消除。此病在東北和山西曾有人體病例報告。2.傳播疾病⑴森林腦、⑵新疆出血熱、⑶蜱媒迴歸熱、⑷萊姆病、⑸Q熱、⑹北亞蜱傳立克次體病、⑺細菌性疾病

防制原則:1、環境防制; 2、化學防制;3、個人防護。

疾病描述

蜱屬於蜱蟎亞綱的寄蟎目、蜱總科。有的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爲硬蜱屬硬蜱科;背面無盾板者統稱爲軟蜱。屬於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約800多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比較重要的種類有全溝硬蜱草原革蟀、亞東璃眼蜱和乳突鈍緣蜱等。

1、形態:蟲體橢圓形,微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大小,有時可達30mm。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分。

硬蜱

顎體也稱假頭,位於軀體前端從背面可見到,由顎基、整肢、口下板及須肢組成。顎基與軀體的前端相連接,是一個界限分明的骨化區,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磁蜱的顎基背面有1對孔區。有感覺及分泌液幫助產卵的功能。螯肢1對,從顎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塊。位於螯肢腹面,與螯肢合攏時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齒,爲吸血時固定於宿主皮膚內的附着器官。螯肢的兩側爲須肢,由2節組成,第4節短小,嵌生於第3節端腹面小凹陷內。 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部,兩性特徵不顯著。肛門位於體中部或稍後,有些軟蜱尚有肛前溝和肛後中溝及肛後橫溝分別位於肛門的前後方。各基節均無距刺。跗節有爪,無爪墊。成蟲及若蟲第Ⅰ—Ⅱ對足之間有季基節腺的開口。基節腺液的分泌,有調節蟲體及血淋巴水分和電解質的作用。鈍緣蜱屬的一些種類在吸血時,病原體可隨基節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傷口而造成感染。

疾病病因

1、生活史

發育過程分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時期。成蟲吸血後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樹根、畜舍等處在表層縫隙中產卵。硬蜱一生產卵一次,飽血後在4—40天內全部產出,可產卵多次,一次產卵50-200個。總數可達千個。產卵後雌蜱即乾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數次。卵呈球形或橢圓形。大小約0.5-1mm。色淡黃至褐色,常堆集成團。在適宜條件下卵可在2—4周內孵出幼蟲。幼蟲形似若蟲,但體,足3對,幼蟲經1—4周蛻皮爲若蟲。硬蜱若蟲只一期,軟蜱若蟲經過1-6期不等。若蟲足4對。無生殖孔,再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後經1—4周脫皮而成爲成蟲。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時間由2個月至3年不等。多數軟蜱需半年至兩年。硬蜱壽命1個月到數十個月不等;軟蜱的成蟲由於多次吸血和多次產卵,一般可活五六年到數十年。

蜱在生活史中有更換宿主的現象,根據其更換宿主的次數可分爲四種類型:①單宿主蜱。發育各期都在一個宿主體上,雌蟲飽血後落地產卵。如微小牛蜱②二宿主蜱:幼蟲與若蟲同一宿主,而成蟲寄生另一宿主,如殘緣璃眼蜱。③三宿主蜱:幼蟲、若蟲、成蟲、分別在3個宿主體上寄生。如全溝硬蜱、草原革蜱。90%以上的硬蜱爲二宿主蜱,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也是三宿主蜱。④多宿主蜱:幼蟲、各齡諾蟲和成蟲以及雌蜱每次產卵前都需尋找宿主寄生吸血每次飽血後離去。軟蜱多爲多宿主蜱。

2、吸血

蜱的幼蟲、若蟲、雌雄成蟲都吸血。宿主包括陸生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有些種類侵襲人體。多數蜱種的宿主很廣泛,例如全溝硬蜱的宿主包括哺乳類200種,鳥類120種和少數爬行類,並可侵襲人體。這在流行病學上有重要意義。硬蜱多在白天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長,一般需要數天。軟蜱多在夜間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短,一般數分鐘到1小時。蜱的吸血量很大,各發育期飽血後可幾倍至幾十倍。雌性硬蜱甚至可達100多倍。

3、尋覓宿主

蜱的嗅覺敏銳,對動物的汗臭和CO2很敏感。當與宿主相距15cm時,即已感知,頁被動等待到活動等待,一旦接觸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棲息在森林地帶的全溝硬蜱,成蟲尋覓宿主時,多聚集在小路兩旁的草尖及灌木枝葉的頂端等候,當宿主經過並與之接觸時即爬附宿主;棲息在荒漠地帶的亞東璃眼蜱,多在活動,主動尋覓宿主;棲息在牲畜圈舍的蜱種,多在地面或爬上牆壁,木樁尋覓宿主。蜱的活動範圍不大,一般爲數十米。宿主的活動,特別是侯鳥的季節遷徙對蜱類的播散起着重要作用。

蜱對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在皮膚較薄不遺被騷動的部位。例如全溝硬蜱寄生在動物或人的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內側、陰部和腹股溝等處。微小牛蜱多寄生於牛的頸部肉垂和乳房,次爲肩胛部。波斯銳緣蜱多寄生在家禽翅下和腿腋部。

預後及預防

1、環境防制

草原地帶採用牧場輪換和牧場隔離辦法滅蜱。結合墾荒、清除灌木雜草,清理畜圈舍,堵洞嵌縫,以防類孳生;捕殺齧齒動物。

2、化學防制

硬蜱棲息及越冬場所可噴灑敵敵畏、馬拉硫磷、殺螟硫磷等。煙霧劑處理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藥木浴殺蜱。

3、個人防護

進入有蜱地區要穿五緊服,長襪長靴、戴防護帽。外露部位要塗布驅避劑,離開時應相互檢查,勿將蜱帶出疫區。

特別提示

1、到野外遊玩別選擇尚未開發好的風景區、儘量少去草叢濃密的森林野地。

2、環境防制 草原地帶採用牧場輪換和牧場隔離辦法滅蜱。結合墾荒,清除灌木雜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縫以防蜱類孳生;捕殺齧齒動物。

3、化學防制 蜱類棲息及越冬場所可噴灑敵敵畏、馬拉硫磷、殺螟硫磷等。林區用六六六煙霧劑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藥浴殺蜱。

4、個人防護 進入有蜱地區要穿捂緊服,長襪長靴,戴防護帽。外露部位要塗布驅避劑,離開時應相互檢查,勿將蜱帶出疫區。

相關出處

寄生蟲第五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