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吡啶 2014年11月17日修訂版

BY wangyuan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柳氮磺吡啶說明書

藥品名稱

柳氮磺吡啶

英文名稱

Sulfasalazine

別名

柳氮磺胺吡啶;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磺胺柳吡啶;抵克萊苯;Azopyrine;Azulfidine;Salicyzosulfapyridine;Salazopyrin;SASP

分類

消化系統藥物 > 其他

劑型

1.片劑:每片0.125g,0.25g,0.5g;

2.栓劑:0.5g;

3.散劑:灌腸用。

柳氮磺吡啶的藥理作用

柳氮磺吡啶是水楊酸與磺胺吡吡啶的偶氮化合物,具有抗菌、抗風溼和免疫抑制作用。在腸道內被該處細菌分解爲磺胺吡吡啶(SP)與5-氨基水楊酸(5-ASA)。SP有微弱的抗菌作用,它在藥物分子中主要起載體作用,阻止5-ASA在胃和十二指腸部位吸收,僅在腸道鹼性條件下,腸道微生物使重氮鍵破裂而釋出有效成分。其機制目前認爲主要是5-ASA與大腸壁結締組織絡合後較長時間停留在腸壁組織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減少大腸桿菌和梭狀芽胞桿菌,同時抑制腸前列腺素的合成(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前列腺素增加)以及其他炎症介質(白三烯)的合成。其抗風溼作用可能是通過磺胺吡吡啶抑制腸道中的某些抗原性物質而產生的,從而抑制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溼關節炎的免疫過程。柳氮磺吡啶在胃腸道幾無吸收,對結締組織有特別的親和力,並從腸壁結締組織中釋放出磺胺吡吡啶。

柳氮磺吡啶的藥代動力學

柳氮磺吡啶的吸收隨個體而異,一般較差。口服後在胃腸道吸收少,通過膽汁可重新進入腸道,藥物在服用後1~2h於血漿中出現,3~5h可分解釋放出磺胺吡吡啶,未被吸收部分被迴腸末段和結腸細菌分解爲5-氨基水楊酸與磺胺吡吡啶,殘留部分自糞便排出。5-氨基水楊酸幾乎不吸收,大部分以原形由糞便中排出,在糞便中濃度較高,僅部分被吸收,約1/3以乙酰化形式隨尿排泄,但前者的N-乙酰衍生物可見於尿內。磺胺吡吡啶可被吸收並排泄,尿中可測知其乙酰化代謝產物。血清磺胺吡吡啶及其代謝物的濃度(20~40μg/ml)與治療效果有關,濃度超過50μg/ml時具有毒性,故應減少劑量,避免毒性反應。磺胺吡吡啶及其代謝物也可出現於母乳中。能透過胎盤。

柳氮磺吡啶的適應證

1.主要用於炎症性腸病,即急、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並可預防潰瘍性結腸炎的復發。

2.腸道手術後預防感染。

3.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

柳氮磺吡啶的禁忌證

1.對柳氮磺吡啶及其代謝產物、磺胺類藥物或水楊酸過敏;

2.血小板、粒細胞減少症;

3.腸道或尿路阻塞;

4.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

5.血紫質病;

6.嚴重肝功能損害;

7.嚴重腎功能不全;

8.2歲以下小兒(因柳氮磺吡啶有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可能);

9.妊娠婦女。

注意事項

1.(1)肝腎功能不全者及支氣管哮喘患者慎用;(2)孕婦最後1個月和產婦第1個月慎用。(3)慢乙酰化者;(4)肝、腎功能損害;(5)青少年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全身用藥;(6)纖維化肺泡炎。

2.其他:對磺胺藥過敏患者對柳氮磺吡啶也會有交叉過敏。對呋塞米、磺酰基類、噻嗪類利尿劑、碳酸酐酶抑制劑或水楊酸類過敏者對柳氮磺吡啶也會過敏。

3.治療過程中應注意檢查血象、尿中有無磺胺結晶,長期服用可出現尿路結石,應定期進行直腸鏡檢查。

4.出現皮膚症狀和血液紊亂時應立即停止給藥。

5.用藥期間應保障足夠的水分供給。

柳氮磺吡啶的不良反應

1.可出現發熱和皮疹,嚴重者引起皮膚壞死(Lyell綜合徵)。

2.呼吸系統:呼吸系統的不良反應不多見。有纖維性肺泡炎的報道,但應與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如發熱、呼吸困難、嗜酸粒細胞增多、肺浸潤相區別。這類不良反應一般出現在服藥後1~6個月內,停藥後即可恢復,但也有死亡報道。對這類患者可用偶氮水楊酰水楊酸類代替。

3.血液系統:柳氮磺吡啶最需引起注意的不良反應是對造血系統的抑制。(1)可發生血小板減少症(嚴重者可引起出血傾向)和白細胞減少症(嚴重者可發生感染);(2)柳氮磺吡啶亦可使葉酸吸收減少,引起巨幼紅細胞貧血症;(3)對於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的患者,血細胞溶解的傾向比較嚴重;(4)也有由於造血系統的損傷致死的報道。

4.消化系統:常見噁心、嘔吐、腹部不適,也可出現咽痛、吞嚥困難,罕見的胰腺炎、中毒性肝炎及結腸炎加重。對於慢乙酰化代謝的患者,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

5.生殖系統:柳氮磺吡啶可引起男性精子數減少、活動能力下降、畸形比例增高,致使生育力下降或不育。

6.精神神經系統:對某些異常過敏的患者,服用柳氮磺吡啶可能出現精神神經症狀。有報道可出現嚴重抑鬱。

7.泌尿系統:柳氮磺吡啶所含的磺胺吡吡啶吸收後可引起排尿困難、結晶尿和血尿。

8.耐藥性:有研究發現柳氮磺吡啶能誘發細菌的耐藥性。

9.其他:罕見甲狀腺腫大。

柳氮磺吡啶的用法用量

1.初始劑量爲每天2~3g,分3~4次服用,吞服勿嚼。無反應時漸增至每天4~6g,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至每天1.5~2g,直至症狀消失。總療程可達1年。2歲以上兒童初始量爲10~15mg/kg,維持量爲7.5~10mg/kg,每天4次。

2.直腸給藥:重症患者每天早、中、晚排便後各用肛栓劑1粒;中或輕症者,早、晚排便後各用肛栓劑1粒。症狀明顯改善後,每晚或隔日晚用肛栓劑1粒。栓劑塞入肛門後側臥0.5h。

3.灌腸:柳氮磺吡啶2g研粉加白及粉3g,錫類散1支和氫化可的松、普魯卡因適量,溫開水100~200ml混合後作保留灌腸,每天1~2次。

藥物相互作用

1.與保泰松合用時,柳氮磺吡啶的作用可能加強。

2.柳氮磺吡啶與丙磺舒合用時,可降低腎小管對磺胺的排泌量,使血中磺胺濃度上升,容易引起中毒。

3.與抗凝藥、苯妥英鈉、口服降糖藥、硫噴妥類、甲氨蝶呤等合用時,柳氮磺吡啶的作用延長,毒性增加,要注意調整用量。

4.利魯唑有潛在的肝毒性,與柳氮磺吡啶合用可增加肝臟損害的危險性。至今尚無二者合用的安全性資料。

5.柳氮磺吡啶與尿鹼化藥合用時,可增加磺胺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促使其排出。

6.柳氮磺吡啶與洋地黃苷類藥物合用時,後者的吸收減少,血藥濃度降低,因此須隨時觀察洋地黃苷類藥物的作用與療效。

7.柳氮磺吡啶與氰鈷胺片(vit12片)合用時,將影響後者的吸收。

8.抑制腸道菌羣的藥物,尤其是各種廣譜抗菌藥物,可抑制腸道菌羣,影響柳氮磺吡啶在腸內的分解,使柳氮磺吡啶作用降低。

9.氨苄西林可影響柳氮磺吡啶的吸收程度,降低其利用度,但對吸收開始時間、峯濃度時間及吸收半衰期和分佈半衰期無明顯影響(其作用機制不清楚)。兩者合用時,應注意觀察柳氮磺吡啶的療效是否降低。

10.與四環素類抗生素合用時,柳氮磺吡啶的抗炎作用減弱(其機制爲四環素類抗生素抑制腸道菌羣,阻礙柳氮磺吡啶分解爲5-氨基水楊酸,使其抗炎作用減弱)。故應用柳氮磺吡啶治療期間最好避免應用四環素類廣譜抗生素。

11.由於絡合作用,硫酸亞鐵可能干擾柳氮磺吡啶在體內的吸收。

12.對大鼠進行的體內研究表明,考來烯胺在腸道中可與柳氮磺吡啶結合,使柳氮磺吡啶不能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故以原形隨糞便排出增加。該相互作用在人體內是否發生,尚有待進一步證實。但爲避免此相互作用的發生,建議兩藥服用的間隔時間儘可能長一些。

13.柳氮磺吡啶與葉酸合用時,後者的吸收減少,血藥濃度降低(其機制尚不清楚)。需要同時用藥的炎症性腸病患者,非腸道給予葉酸可避免此種相互影響。

14.與葡萄糖酸酸酸鈣合用,可導致柳氮磺吡啶的吸收延遲。

15.柳氮磺吡啶可誘導細胞色素P450介導的環孢素的代謝,從而降低環孢素的藥效。

16.柳氮磺吡啶與傷寒活疫苗合用,可降低後者的抗傷寒沙門氏菌的抗菌活性。故應在最後一次使用柳氮磺吡啶24h或更長的時間以後再給予傷寒活疫苗。

專家點評

柳氮磺吡啶應爲臨牀免疫抑制劑,常用於非特異性炎症爲首選藥物。如潰瘍性結腸炎、不明原因關節炎等效果顯著。也可用於克羅恩病等。柳氮磺吡啶爲水楊酸與磺胺吡吡啶的偶氮化合物,對腸壁結締組織有特殊親和力,並且有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口服後大部分在腸內細菌分解爲水楊酸和磺胺吡吡啶而起作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