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
会阴穴主要用于急救及二阴疾患:如癫狂,惊痫,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难,遗尿,阴痒,阴挺,阴部汗湿,阴门肿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阴痛,痔疾,昏迷,脱肛,带下,便秘,疝气,现代又用会阴穴治疗溺水窒息,前列腺炎,子宫脱垂,阴道炎,阴部湿疹,尿道炎,痔疮,闭经,产后昏迷不醒,睾丸炎,阴囊炎等。
-
海洋牧业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陆地面积约为1.5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29%;如创造鱼类的产卵环境,适时将幼鱼放回海湾。采用旧渔网和柏树枝建“窝”并沉入海底,引诱鲸鱼到窝内产卵,然后将产有鱼卵的“窝”迁移到人造温水流域,提高鲈鱼的鱼卵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仅开发利用此类产品即可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食品。
-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是生活在江河湖海底部的动植物。海绵、海葵、海百合、藤壶、牡蛎、海鞘和各种珊瑚在水体基底营固着生活,有较强的繁殖力,有的出芽生殖,形成群体,有的产生大量浮浪幼虫,遇到合适的基底就固着下来。柱头虫、文昌鱼、鳐、比目鱼等栖息在水底的泥沙中,蛏、文蛤等则钻穴而居。某些海水贝类和淡水贝类能生产珍珠。
-
越王余算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Yu W nɡY Su n别名:越王竹(《南方草木状》),海柳(《动物学大辞典》),白珊瑚(薛德焴《系统动物学》)。根呈圆柱形的柄,常插在海底的泥沙中;生境分布:着生于海底岩礁间。性味:①《本草拾遗》:咸,平,无毒。②《海药本草》:主水肿浮气,结聚,宿滞不消,腹中虚鸣,并宜煮服之。
-
海仙人掌
体内各处有棒状或纺锤状骨针,长约0.5mm。药理作用:1.延缓衰老作用,海仙人掌提取物以10g/kg剂量给小鼠灌胃或抖入饲料喂饲10天,能显着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提高抗应激能力。雄性小鼠血清睾酮含量增加,双侧睾丸重量也增加,表明海仙人掌有雄性激素样作用。性味:味甘;
-
鮟鱇科
鮟鱇科是鮟鱇目的1科,有4属25余种,通称鮟鱇。上下颌、犁骨与腭骨均具大小不等的犬牙或尖牙,可向内倒伏。第一背鳍具5~具幽门盲囊。常半埋于海底沙泥中,露出大口及眼睛,潜伏不动,由第一鳍棘特化成拟饵样的吻触手在大口前面摆动,以捕食鱼类。春季产卵,卵浮性,数卵常包于粘液囊内,随后粘液囊裂开,卵单独在海面漂浮。
-
文昌鱼
除了口和咽喉区分外,就是一根直肠通肛门。第二天上午受精卵就发育成为能自由游动的幼鱼,3个月以后就长大为成体,而生殖系统要到一年后才发育完全。生物学家认为,文昌鱼是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物种,是鱼类的祖先,但又与鱼类绝然不同,在动物进化过程中有特殊位置,也是一种名贵的水产品。
-
海螺厣
拼音名:HǎiLuóYǎn来源:药材基源:为骨螺科动物脉红螺和皱红螺等的厣。肩角结节突起,在体螺层上结节成三角形,特别突出,有时呈棘状。其他形状近似前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幼螺多生活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石间;性味:味咸;性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顽疮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焙干研末调敷。
-
甲胄鱼
甲胄鱼是个复杂的类群,包括头甲鱼类、缺甲鱼类、杯甲鱼类和鳍甲鱼类等,体型大小不一,小的几厘米,大的几十厘米。较进步的鳍甲鱼类,游泳能力强,能在水层表面取食。又有人说它没有后裔,因为甲胄鱼适于水底生活,而圆口纲则运动灵便,适于半寄生或寄生生活,它们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而是来自共同的无颌类祖先。
-
单板类
单壳类亦称单板类。以上诸点兼具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之特征,为所谓“失环”之一例,列作单壳类,后来发现,原来与此相同的贝壳均作为寒武纪、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化石定为小皿贝(Tryblidium)和Pilina等名而作为腹足类的一种。(2)双神经亚门中的沟腹纲(蛞蝓等)和多板纲(石鳖等)之间的第二纲;
-
赤贝
足丝强韧,多附着在石砾或死贝壳上。赤贝的别名魁蚶赤贝使用提示每次约50克左右赤贝的营养价值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
-
单壳类
单壳类亦称单板类。以上诸点兼具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之特征,为所谓“失环”之一例,列作单壳类,后来发现,原来与此相同的贝壳均作为寒武纪、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化石定为小皿贝(Tryblidium)和Pilina等名而作为腹足类的一种。(2)双神经亚门中的沟腹纲(蛞蝓等)和多板纲(石鳖等)之间的第二纲;
-
锯鲨肝
拼音名:JùShāGān来源:药材基源:为锯负责制科动物尖齿锯鳐的肝脏。下眼睑有瞬褶。喷水孔位于口角上方。鼻孔狭长,斜侧位。胸鳍宽大,腹鳍比背鳍小,尾鳍短宽,上下叶发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暖水性近海底栖鱼类。卵胎生,每产10余仔有时进入河口。性味:味甘;性平功能主治:补虚。摘录:《中华本草》
-
锯鲨卵
拼音名:JùShāLuǎn来源:药材基源:为锯鳐科动物尖齿锯鳐的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stiscuspidatusLatham采收和储藏:于产卵期捕杀后,剖腹,将卵取出,晒干或烘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暖水性近海底栖鱼类。卵胎生,每产10余仔有时进入河口。性平功能主治:健脾止痢。主脾虚久痢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
珂
《*辞典》:珂:出处:《唐本草》拼音名:Kē别名:马珂、马珂螺(徐表《异物志》),珬(《通典》),马鹿贝(《动物学大辞典》)。壳顶光滑,位于背缘中部,稍靠前方,高出背缘。生境分布:生活于浅海海底。附方:治眼亦痛后生肤翳,远视不明,痒涩:马珂三分,白龙脑半钱,白矾灰一钱。
-
馒头蟹
拼音名:MánTouXiè别名:雷公蟹来源:药材基源:为馒头蟹科动物逍遥馒头蟹等的壳和蟹黄。后缘及后侧缘共具15个三角形齿,扩展形成盾状,步足曲折时能全部隐藏于其下方,左螯较左螯大,腕节外面各具1红斑,掌节背缘具7齿,两螯指节形状不对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水深30-100m的泥沙质或沙质海底。性味:味咸;
-
青鳞鱼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温水性中层小型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栖息于近海沿岸,在黄渤海产卵期为5-6月,产卵场为泥沙质海底。化学成份:青鳞鱼含丁酸(butyricacid),三甲胺(trimethylamine),2-甲基-丙醛(2-methyl-propanal),丙醛(propanal),乙醛(ethanal)等。性味:味甘;性温归经:心经功能主治:解毒。
-
酸藤木
《*辞典》:酸藤木: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SuānT nɡM 别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陆川本草》),透地龙(《南宁市药物志》),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广西药植名录》),入地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功能主治:治咽喉肿痛,齿龈出血,脾虚泄泻,跌打瘀痛,痔疮。
-
鳐鱼胆
拼音名:YáoYúDǎn别名:劳子鱼胆、老板鱼胆来源:药材基源:为鳐科动物孔鳐、何氏鳐及近缘种的胆囊。头后脊板上第1结刺前面正中具椭圆形或直条状综合粘液孔一群,有时呈“入”或“人”字形,上部连合,下部尚分离。在眼后方、背部中央有少数小刺;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较寒水性海区的海底。性味:味苦;
-
锥螺壳
拼音名:ZhuīLuóKé来源:药材基源:为锥螺科动物棒锥螺和笋锥螺的壳。生长线明显,有时形成褶襞,壳口近圆形,壳内面具有与壳表螺肋相应的沟纹,外唇薄,易破损,内唇较坚。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40m深的泥沙质或软泥质海底。性味:味咸;性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摘录:《中华本草》
-
锥螺厣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拼音名:ZhuīLuóYǎn英文名:pricksnail来源:药材基源:为锥螺科动物棒锥螺及笋锥螺的厣。生长线明显,有时形成褶襞,壳口近圆形,壳内面具有与壳表螺肋相应的沟纹,外唇薄,易破损,内唇较坚。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40m深的泥沙质或软泥质海底。
-
潮周带群落
潮周带群落指浅海区的底部,即从水深20—60米到大陆架外缘比较平坦的海底上见到的群落。这里看不到潮下带生长的海产显花植物,大型海藻也极贫乏。在岩礁底、砂砾底栖息着暗光性的石藻类(小型红藻)等,但在占据潮周带大部的泥底中,则缺少这些种类,而占优势的是多毛类、双壳贝类、海星类等埋栖性动物。
-
潮下带群落
潮下带群落指潮间带群落的洋面一侧底部及其附近栖息的生物群落,喜光性藻类(主要是大型藻类)和海产显花植物的茂盛生长是其特征。具体地说,在岩石海底上,温带和亚寒带有昆布类;暖带有黄马尾藻类(Sar-gassumfulvellum)、褐藻类(Eiseniabicyclis);另外在泥沙底上一般是大叶藻属(Zostera)、盐藻属(Halophila)。
-
勃捷斯页岩
勃捷斯页岩是盛产于加拿大Rocky山脉Wapta山的中塞武纪的厚仅数英尺的暗厌色到黑色的致密页岩,岩中除含有其他地方所盛产的三叶虫和腕足类外,还有在普通岩石中不易保存的藻类、硅质海绵、真正水母、翼足类、毛颚类、多毛类、原始节肢动物(如Aysheaia,与有爪类近缘)等。以碳质薄层状态保存于层理面上。
-
笔石类
笔石类指从寒武纪中期到石炭纪前期生有的海产化石动物。形成具有甲壳质的群体,从群体最初的胞管(剑盘)上作技状的个体发芽。在黑色页岩上密集地生长,构成特有的生物区。在分类上的地位长期不能确定,虽然多数人认为是腔肠动物,但以R.Kozlowski(1947)等人为代表的认为是肠鳃类,看来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
头索类
头索类为文昌鱼(蛞蝓鱼)这一类动物,原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也称无头类(Acrania)、体长数厘米,左右对称,体侧扁,两端尖,呈鱼形或柳叶状,背壁较厚,约有60个<形的肌节,前后排列。体腔的废物由有管细胞(肾管)排入围鳃腔。文昌鱼型的循环系为闭锁血管系,心脏分化程度低,没有红血球,有肝脏和肝门(静)脉。
-
五触手期幼体
五触手期幼体是海参类的幼虫,为继耳状幼虫、卵形浮游幼虫之后的幼虫。原来卵形浮游幼虫的5条纤毛环已退化,沉于海底生活,在体前端口的周围生出5条触手,继而生长为成体。
-
下沉说
下沉说是达尔文(C.Darwin,1842)提出的关于珊瑚礁,特别是环礁和堡礁成因的学说。礁湖中沉积着造礁生物的遗骸和泥砂,即使继续下沉也不会很深。该学说认为,在冰期海面比现在低60—100米,浸蚀作用切削着岛、大陆的海岸和既存的珊瑚礁,形成海底台地和段丘,到后冰期时,随着环境条件的恢复珊瑚礁成长,直到现在。
-
儒艮
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的1个单型种,又名人鱼。头小、眼小,无外耳壳;吻短而钝,鼻通道肌肉收缩,可封闭鼻道,防水浸入;胃分贲门和幽门两室,幽门部有2盲囊;小肠长约10米,大肠23.6米,有圆锥状盲肠,为草食性动物消化道的特征。40米深的海底寻食,可潜水1~6只小群活动。游泳主要靠尾鳍挥动,游速慢。妊娠期11个月,1胎1仔。
-
磷循环
磷循环是磷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存在于岩石和天然磷酸盐中的磷,通过风化等作用后溶于水,植物从环境中吸取磷,使之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土壤中的磷易和钙或铁结合,其化合物植物不能直接吸收。磷是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限制因素。
-
糙壳菱蟹
拼音名:CāoKéLínɡXiè别名:石蟹来源:药材基源:为菱蟹科动物粗糙菱蟹的肉、壳。步足扁平,除指节外,各节均具锐刺。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体色和灰白色的石头相似,有时外表长有藻类,不易被人发现。常栖息于潮间带珊瑚附近或岩石间于水深125m擤的海底。性味:味咸;性寒功能主治:降血压;主高血压病;
-
赤魟
赤魟是鲼形目魟科魟属的1种。尾前部稍宽扁,后部细长如鞭,吻部稍尖突,吻长为体盘长的1/4;具尾刺,在尾刺后方具一低的皮膜,长约与吻长相等,下方的皮膜软明显延长;成体自头后至尾刺前有一纵行结刺,后面几枚较大呈棘状;分布于中国东海和南海。赤魟为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沙泥底质的海底。肝脏可制鱼肝油。
-
海流能
海流能是另一种以动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所谓海流主要是指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流动以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海水流动会产生巨大能量。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海流能属于世界上功率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浙江的舟山群岛的金塘、龟山和西候门水道,平均功率密度在20kW/m2以上,开发环境和条件很好。
-
胶木属
中文名胶木属拼音名jiaomushu拉丁名Palaquium中国植物志60(1):52描述PalaquiumBlanco胶木属,山榄科,约115种以上,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我国只有台湾胶木P.formosanumHayata1种,产台湾。叶革质,有托叶;花具柄,簇生;花冠管约与裂片等长,裂片6,披针形;雄蕊12,2列,无退化雄蕊;属下物种胶木属、台湾胶木
-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是把各种污染物质和能量排入海洋造成海洋水体和底质污染的现象。船舶的排废和事故,以及海底资源开发等排入的石油、油性废物、放射性物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和转移,取决于它们入海后的理化形式以及海洋水文、气象、生物等条件。
-
修昆仑证验
清道光丙午(1846年),有号“天休子”者,著《修昆仑证验》,力倡“揉”、“晒”二法。“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
-
痰结胸
痰结胸病名。见《简明医彀》卷四。指痰饮留滞胸中而致结胸者。症见胸满不舒,甚则胸胁胀满闷痛,咳嗽痰多,发热恶寒,心烦口渴。何渊《伤寒海底眼》主张以保和汤加味方治疗。
-
海蛾鱼
吻部突出,或长或短,二鼻骨愈合,突出,形成一具锯齿的吻部。眼大,下侧位;鳃盖各骨愈合成大型鳃板。体无鳞,完全被骨板,躯干部骨板密接,不能活动。臀鳍短小,与背鳍相对,均位于尾部;胸鳍突化,常以翼状胸鳍的指状鳍条在水底匍匐爬行,活动能力较弱。在广东沿海海蛾鱼晒干可作药用,治小儿麻疹,甲状腺肿瘤。
-
东风螺
有的个体脐孔被内唇所遮盖。2.方斑东风螺,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固,一般壳高72-84mm,宽40-46mm,形状似泥东内螺而稍大。螺层约9层,缝合线处呈附梯或红褐色的四方形斑块,体螺层上有3行斑块,上面一行斑块较大。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7-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性味: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止血;
-
瓜螺
原形态:瓜螺,贝壳卵形或近球形,质尚坚,一般高160-257mm,宽112-178mm,螺旋部极小,几乎被体螺层包被,仅露出略呈乳头状的壳顶,有时且低于体螺层,体螺层则极度膨大。壳表被有黄褐色或污褐色壳皮,壳皮脱落后露出杏黄色的壳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较深的浅海泥沙质海底。胃经功能主治:清火明目。
-
海底柏
拼音名:HáiDǐBǎi别名:红珊瑚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底柏科动物赫色海底柏和鳞海底柏的群体。原形态:1.赭色海底柏,群体形似扁柏,呈深经色。两歧分枝,枝节呈球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水深5-20m的坚硬基底或从珊瑚礁岩缝中长出。性味:味甘;性凉归经:肝;肺经功能主治:止咳止血;和胃止泻;
-
海蟹壳
有疣状突起3个,中胃区1人,心区2个较小。螯足发达,长节棱柱状,前缘具4锐刺,腕节内外末缘名具1刺,掌节在雄体甚长,背面两隆脊的前端各具1刺,外基角具1刺,两指节内缘均具钝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活于水深10-30m的泥沙质海底,喜食动物尸体、小鱼虾及海藻等,4-7月初为产卵季节,这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蟹。
-
海鹞鱼
《*辞典》:海鹞鱼: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HǎiY oY 别名:蕃蹹鱼(《魏武食制》),邵阳鱼、石蛎(《本草拾遗》),少阳鱼(宁原《食鉴本草》),荷鱼、鲼鱼、鯆魮鱼(《纲目》),蒲鱼(《本草求原》),锅盖鱼(《随息居饮食谱》)。上下颌牙齿呈铺石状。功能主治:宁原《食鉴本草》:治男子白浊膏淋,玉茎涩痛。
-
海鹞鱼肝
拼音名:HǎiYàoYúGān来源:药材基源:为赤魟科动物赤魟、花点魟及其近缘种的肝脏。成体自头后至尾刺前有一纵行结刺,约20余枚,肩区外各具结刺一短行,红1枚。
-
黑海参
拼音名:HēiHǎiShēn别名:黑怪参、黑狗参、黑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参科动物黑海参、黑赤星海参、米氏海参及期近缘种的全体。体背疣足小而少,腹面管足小而密,均排列不规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时全体深黑色或微带棕褐色,仅管足末端为白色。主妇女产后乳少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摘录:《中华本草》
-
鲎肉
《*辞典》:鲎肉:出处:《嘉佑本草》拼音名:H uR u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肉。腹部背甲呈六角形,两侧有缺刻及短刺,腹面有板状的附肢6对,附肢为双肢型,内肢细长,外肢宽阔:第1对附肢左右愈合呈盖板,下有生殖孔1对;生境分布:分布福建、广东一带海中。②《本草拾遗》:味辛,无毒。功能主治:孟诜:治痔,杀虫。
-
江珧壳
拼音名:JiānɡYáoKé来源:药材基源:为江珧科动物栉江珧的贝壳。背缘直或略凹,腹缘前部较直,近壳顶处有一稍凹陷的足丝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低潮线附的至水深30-40m的泥沙质海底。生殖期5-9月间,雌雄异体,性成熟时的生殖腺,雌性为橙红色;性味:味咸;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熄风镇静。
-
锯鲨翅
拼音名:JùShāChì来源:药材基源:为锯鳐科动物尖齿锯鳐的鳍。下眼睑有瞬褶。鼻孔狭长,斜侧位。胸鳍宽大,腹鳍比背鳍小,尾鳍短宽,上下叶发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暖水性近海底栖鱼类。卵胎生,每产10余仔有时进入河口。功能主治:益肾;主虚劳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摘录:《中华本草》
-
锯鲨胆
拼音名:JùShā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锯鳐科动物尖齿锯鳐及其近缘种的胆。鳃孔5,颇小,斜列于头的后部腹面上,背鳍2个同形,无硬棘,第1背鳍起点对着腹鳍基底后端上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暖水性近海底栖鱼类。化学成份:胆汁含胆酸(cholicacid),牛磺胆酸(taurocholicacid),胆色素钙盐等。主风湿性关节炎;
-
海底捞明月
海底捞明月小儿推拿方法名。见《脏腑图点穴法》。两手捏住患儿手腕,两大指按住屈侧面,两食指缓缓分拨手腕伸侧面的筋脉。有通十二经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