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
命①生命,性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素问·六节脏象论》:“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灵枢·禁服》:“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也。”④天赋,禀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
-
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气功内丹术术语。又称性命兼修。谓性功和命功不可或缺、配合而炼的主张。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引北宋著名道士张伯端的话说:“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性命双修又有先命后性、先性后命、修性自然修命等不同的修炼方式和次第,前二者分别为内丹派南宗和北宗的基本倾向。
-
中和集
《中和集》为气功学专著。故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如谓“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顿法即“最上一乘”,一直了性,自然了命,此仅限于夙有根基者。此外,书中对内丹术语如抽添、烹炼、九还、七返、三关、三官、玄牝、鼎炉、黄婆、金公、水火、沐浴等,均有颇为明晰的解释,值得研究内丹术参考。
-
悬命
概述:悬命:1.维系生命;2.经外奇穴名。《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王冰注:“命惟天赋,故悬于天。”位于口腔前庭,上唇之内侧,上唇系带中央。主治神识错乱、妄言妄语、小儿惊痫、癫狂等。一般直刺0.1~0.2寸,不留针。
-
性命
原为先秦儒学的重要哲学范畴。《易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处性指个人情志、个性,命指天命。其后道教养生家以性命指人的生命。命指物质形体方面的气、元气。宋元以来的内丹书中,性命实际上是元神元气的代称。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元明以来的内丹家还取理学之说,谓性即是理。
-
小儿病原方论
《小儿病原方论》儿科著作。卷一养子真诀及小儿变蒸,重点叙述小儿护理;如将辨小儿指纹的“风、气、命”三关改为“气、风、命”三关。即以食指初节为气关,中节为风关,末节为命门。且云:“初得气关病易治,传入风命便难陈”。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痘诊方论》合刊出版,书名为《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
杂病治例
《杂病治例》,明代医书。窃叹此术,自为之固不及耶?乃延其后人,礼貌之,恳求之,慨然以《太素脉诀》、《杂病治例》见与。连日检阅研究,知其切脉辨证,疗病用药,深有奥妙,绰有法度。予读儒书,叨承上命,而为民牧,敢不以济人利物为心乎?因诀察理,循例治病,其济利岂浅浅哉。
-
活命散
处方:防风1分,羌活1分,独活1分,干姜1分,细辛1分,草豆蔻半两,肉豆蔻半两,川芎半两,官桂1两,吴茱萸1两,干木瓜1两。功能主治:上吐下泻,霍乱不止,面色青黑,命欲临死。用法用量:每服5钱,浓煎木瓜汤,空心调下,和滓吃。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引《护命方》
-
沈氏尊生书
《沈氏尊生书》医学丛书。沈金鳌撰。全书共七种,即:《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要药分剂》。于医理、诊法、内、儿、妇各科临床证治均有论述,在治疗上除方药外,对气功疗法亦颇为重视。
-
羌活连翘续命汤
《保命集》卷中:组成:小续命汤8两加羌活4两,连翘6两。主治:中风,六证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
-
四物汤倍芎归汤
《保命集》卷下,名见《保命歌括》卷三十:组成:四物汤4两(倍当归、川芎),加鬼箭1两,红花1两,玄胡索1两(同为末)。主治:产后血运、血结,血聚于胸中,或偏于小腹,或连于肋胁。用法用量:水煎,调没药散服之。
-
岐伯
岐伯是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的医学家。相传黄帝咨于岐伯等作《黄帝内经》而创中国医药。后人常岐、黄并称,以代表中医。岐伯,相传亦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他还与雷公研讨经脉。相传岐伯曾乘由12白鹿拉的绛云车,遨游于东海中的蓬莱仙山,奉黄帝之命向仙人求不死之药,十分浪漫。
-
秘传诸蛊保命丹
《保命歌括》卷二十五:方名:秘传诸蛊保命丹组成:皂矾1斤,肉苁蓉3两(2味入罐内,火煅尽烟)香附子1斤,大麦糵1斤半(炒),红枣1斤(煮熟去核,捣膏为丸)。用法用量:每服20丸,好酒送下,日3次。制备方法:前4味为细末,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
四物导赤散
《保命歌括》卷八:组成:四物用生地黄、赤芍,合导赤散,加条芩、山栀。主治:溺血不痛者。
-
四物合小乌沉汤
《保命歌括》卷八:组成:乌药1两,香附(醋制)2两,甘草2钱半。主治:脏毒下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四物汤调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四物葵花汤
《保命集》卷下,名见《何氏济生论》卷七:组成:四物汤加熟地黄1两,当归1两。主治:经水少而血色和者。
-
石膏川芎汤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组成:石膏1两,川芎1两。主治:伤寒热病后,头痛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芍药六合汤
《保命集》卷下:组成:四物汤内倍加芍药。主治:妇人气充经脉,月事频并,脐下痛。
-
如圣加吴茱萸汤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组成:甘草5钱,桔梗5钱,吴茱萸(炒)5钱。主治:伤寒气逆而甚,无汗下证。用法用量:每服5钱,入五味子半钱,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细。
-
三黄白虎汤
《保命歌括》卷五:方名:三黄白虎汤组成:黄连1分,黄柏5分,生地5分,赤芍3分,知母3分,黄芩3分,甘草2分,石膏5分,淡竹叶7片。主治:心火亢盛,乘于脾胃之位,掌中热,目黄嗌干,渴而欲饮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胜湿平胃散
《保命歌括》卷十一:方名:胜湿平胃散组成:平胃散4两,羌活5钱,防己(炒)5钱,黄柏5钱,薄荷1两。主治:湿郁病。用法用量:每用2钱,酒调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香附桃仁丸
《保命歌括》卷二十七:方名:香附桃仁丸组成:香附子(醋煮)4两,桃仁(去皮尖)1两,海石(醋煮)2两,白术1两。主治:妇人血块如盘,有孕,难服峻药。用法用量: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神曲为丸。
-
梅枣汤
《普济方》卷二○八引《护命方》:方名:梅枣汤组成:枣子(大者)10枚,罂粟壳1枚,乌梅10个。主治:水泻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紫草升麻汤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方名:紫草升麻汤组成:紫草(嫩者)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主治:小儿斑出不快者,或未出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粳米50粒,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细。
-
蔷薇根煎
《千金翼》卷八:方名:蔷薇根煎组成:蔷薇根1斛,柿根1斛,菝葜1斛,悬钩根1斛。主治:妇人崩中及痢,一日夜数十起,大命欲死者。制备方法:上皆锉,合著釜中,以水淹,使上余4-5寸,水煮使三分减一,去滓,会汁煎如饴,为丸如梧桐子大。
-
精神性幻觉
精神性幻觉(psychichallucination)指病人感到脑内有无形文字、无声言语,内容不属于自己,也不能由主观意志改变。这是单纯的想象活动所产生而往乏感觉刺激的介入。例,男,30岁,患精神分裂症一年。其后发了被控制感,认为科学仪器控制了他,并认为母亲参与了这种仪器的管理,因而与其母吵闹不休。
-
鬼容区
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相传为黄帝之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唐,王冰住《素问》黄帝问于鬼臾区所答:“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时指出:“鬼臾区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义之时,巳镌诸王版,命曰册文”由此可知鬼臾区其人,当系神农氏后相传十世之世医。
-
刘永怀
刘永怀即刘瑾。明代医家、针灸家。字永怀,号恒庵。南昌(今属江西)人。从陈会学针灸术,得其传。受宁献王之命重新校订和补辑陈会的《广爱书》,并改名为《神应经》。
-
𥐗石
《集(音员)》:“ ,同砭字。从巳不从已。”《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制砭石大小。”隋·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医疗工具逐渐被金属针具取代。
-
高忻洙
高忻洙(1938~2005)当代知名针灸专家。历任安徽中医学院针灸学教研室主任、针灸系副主任、主任,兼任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腧穴研究会理事、全国针灸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执业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新加坡卫生部顾问等职。
-
深浅在志
深浅在志指针刺或深或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有言:“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
-
万密斋医学全书
《万密斋医学全书》为中医学丛书。明·万全撰。刊于1549年。共10种,108卷。内容包括《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养生四要》、《内科要诀》、《幼科发挥》、《片玉新书》、《育婴秘诀》、《痘疹心法》、《片玉痘疹》、《广嗣纪要》。万氏擅长儿科,故《幼科发挥》等书对后世影响较大。
-
王邦傅
王邦傅为明末清初医家。曾活动于江苏扬州一带。因体弱多病,遵父命改儒习医。究心《脉诀》10余年,逐节疏释,详论博引,且以河图洛书之说阐《脉诀》奥旨,著《脉诀乳海》6卷,力辟“《脉诀》为高阳生伪作”之说。
-
气立
气立是指人体之气正常运行,生理功能正常发挥。“气立”之气,谓生气,在人体则指真气;《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命曰气立。”王冰注:“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其所生长化成收藏,皆为造化之气所成立。”
-
卢氏
卢氏为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载:卢氏曾为季梁治病,技术水平较高。认为季梁的病一不由天,二不由人,三不由鬼,而是病人体质的关系,体现了唯物主义病因观。当时常把卢氏、扁鹊并称,简称卢扁,作为名医的代名词。
-
岁立
岁立为运气术语。天干与地支配合后,推演运和气的流转,便能确立每岁的气候变化,故名。《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
-
阴阳类论篇
《阴阳类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三阴、三阳的命意、脉象、病证、预后等,这些都是以阴阳类聚而加以说明,故名。
-
吴楚
吴楚清代医家。字天士,号畹庵,安徽歙县人。初习举子业,后弃儒而习医。其高祖为吴正伦,吴崑是其堂祖。吴楚继承家学,为人治病,并详录病案,意在检验诊病之效验,遂撰成《吴氏医验录》。另又著有《宝命真诠》、《前贤医案》。
-
宣化廓
宣化廓眼之八廓名称之一。脏属肾而络通膀胱,故取其气化之名而命曰宣化廓。详参八廓条。
-
俞氏
俞氏①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篇》载,曾为季良治疾。②隋代人。著有《疗小儿方》四卷,已佚。
-
杨拱
杨拱明代医家。衡州(今属湖南衡阳)人。尝受陈使君燕野之命而集成《医方摘要》十二卷,书中以病类方,未附方剂,对于病证之机理、方药,均有明确而简易之叙述。
-
卒喉痹
卒喉痹病证名。系指中风失语的病证。《千金要方》卷六:“凡卒喉痹,不得语……”治宜用小续命汤加减。
-
重实
重实①病证名。指脉症俱实。《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②实证误用补药使实证更实。《素问·八正神明论》:“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
-
中和养身
中和养身养生名词。谓奉中庸之道为养生基本原则。见《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养生以中和为贵,即不论养形与养神,都勿过与不及,实际上儒、道、佛、医等各家养生学说几乎都有这样的共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
至脉
至脉为脉学名词。至,增进之意。属于阳盛、脉搏至数增多一类的脉,如数脉、疾脉之类。《难经·十四难》:“至之脉,一呼再至曰乎,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
-
曾孚先
曾孚先宋代人,贯履不详。撰有《保生护命集》一卷,已佚。
-
再逆
再逆指治疗上再次犯差错。即再次误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
同天化
同天化运气术语。岁运与司天一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运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
-
萨守坚
萨守坚元代道家。西蜀(今四川)人。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遂弃医学道,后教人以气功治病。
-
黔首
黔首指黎民百姓。《素问·宝命全形论》:“黔首共余食,莫之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