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个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当温度、压强、浓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会使反应由该平衡状态向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转化,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压强: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或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反应,在恒温下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
虚实夹杂
虚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表现为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减退,可见各种虚弱不足的证候。实与虚相对而言,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表现为正气与邪气均较强盛,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可见各种亢盛有余的证候。
-
小儿哮喘·虚实夹杂证
小儿哮喘·虚实夹杂证(infantileasthmawithsyndromeofinterminglingofdeficiencyandexcess)是指邪正抗争,日久伤正,邪实正虚,以哮喘持续不已,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病程较长,面色欠华,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可伴发热,咳嗽喉间有痰,舌淡,苔薄白,或舌红、苔少
-
八要
八要为诊治病证八要点,即虚、实、冷、热、邪、正、内、外。《医门法律》:“治病有八要,八要不审,病不能去。脉细、皮寒、气少、泄泻前后,饮食不进,此为五虚。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五实也。四曰热,脏腑受其积热是也。六曰正,非外邪所中也。审此八要,参以脉候病机,乃不至有误。”
-
化学平衡
在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这种状态叫做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或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当外加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改变时,平衡就会相应改变,发生平衡移动,直到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
迴发五处
迴发五处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卷十四引徐嗣伯灸治风眩:“灸法,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度之寸数,便以其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先用绳量患者两口角间长度,再量两鼻孔外缘间长度,以其全长的中点置于头顶旋毛正中,前后与头正中线合,两端是穴;灸随年壮,每年三次。
-
上层镇药
上层镇药为治疗白喉病的一种药物分类。“正将”中的上层镇药为:大生地,元参,煅石膏、麦冬。“猛将”中的上层镇药为:龙胆草、生石膏、犀角。“次将”中者为生地、粉葛根。白喉正将出自《白喉忌表抉微》,此书把治白喉的最上品药称为正将。详药将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下层导药各。
-
上正
上正为运气术语,即司天之正位。出《素问遗篇·刺法论》。上,指司天之气;正,正位。
-
逐邪至神丹
《辨证录》卷十三:方名:逐邪至神丹组成:金银花4两,蒲公英2两,人参1两,当归2两,生甘草1两,大黄5钱,天花粉2钱。因少年贪于酒色,致痈毒生于囊之下,粪门谷道之前者。倘因循失治,或畏缩而不敢治,及至流脓出血,正气萧索,始用参、耆补气,往往有用至数斤而尚能复元,何不早用于化毒之中,正又无伤,而毒又易散哉。
-
太医院院使
太医院院使为元、明、清代医官名。元代置太医院院使2人,始设于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官阶正二品,以后各代略有增减,其官阶亦有变化。金代始设太医院,太医院的最高长官为提点,下设院使,从五品。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定置院使一十二员,正二品。明代,太医院院使取代了太医院令的最高医官地位,其官阶为正五品。
-
熵流
熵流指系统通过边界与外界交换的熵。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开放系统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过程,也就是交换熵的过程,即与环境之间存在熵的流通,流通的实际结果,对于系统的熵变化来讲,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当deS为负值且其绝对值大于diS时,系统的熵变化dS为负值,即系统呈负熵产生,从无序走向有序。
-
八味黄耆散
《千金》卷二十二处方黄耆、芎、大黄、黄连、芍药、莽草、黄芩、栀子仁各等分。功能主治痈疽发背。用法用量鸡子白和如泥,涂故帛上,随肿大小敷之,干则易之。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黄耆排脓止痛,能收敛血气,能解散热毒。八味黄耆散全用三黄,虽有芎、芍,皆协助祛毒之功,乌有助正之力哉?
-
太医院院判
太医院院判为元、明、清三代官名。明、清两代,院判的职位仅次于院使。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始设院判一职。共二人,官阶正五品。明、清时期,院判职在院使之下,两代均设二人,正六品。院判的职责是协助院使掌管医疗事务。
-
向性
向性tropism(1)向性是植物器官的一种弯曲运动。其中向着刺激源方向弯曲的称为正向性(positivetropism),向刺激源相反方向弯曲的称为负向性(negativetropis-m)。以刺激的名称分为向光性、向地性、斜向地性等。以前“Tropism”一词除向性意义外,还包括现在所说的趋性。[3]特指病毒所具有的细胞向性。
-
太医院提点
太医院提点为金代医官名。此职始设于金代。为太医院的最高官员,主管该院各种行政事务及宫廷医药大事。官阶正五品。元代太医院提点为正二品。元代太医院最高医官名称变化较大。
-
天聪
天聪为经外奇穴名。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2.7寸处。位于头正中线入发际鼻尖至发际距离的1/2处。主治外感病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或腰背强直等。一般沿皮刺0.3~或艾条灸5~《备急千金要方》:“初得病,或先头痛,身寒热,或涩涩欲守火,或腰背强直,面目如饮酒状。
-
延嗣酒
《胎产心法》卷上:组成:生地4两(酒洗),熟地4两(9蒸9晒),天冬4两(去心),麦冬(去心)4两,仙灵脾8两(饭上蒸),当归2两(酒洗),枸杞1两(酒浸)。功效:补益,种子,延嗣。制备方法:上切碎,绢袋盛,入大坛酒内,重汤煮,自卯至酉为度,埋土内七日取起用。附注:妇人经不对者自正,经正者即受胎矣。
-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古代医官职名。此为唐代地方卫生官员,又称医药博士,早在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置医学,有医药博士及学生。医学博士的职品高低与州府的大小有关:大都督府设一人,从八品上;上、中、下州各一人,皆从九品下。唐时地方的医学博士时置时废。太医署中之博士名曰医博士,一般为正八品上,主管太医署中医学教育。
-
回发五处
回发五处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当头顶旋毛正中及其前、后、左、右共5穴。取法先用绳量患者两口角间长度,再量两鼻孔外缘间长度,以其全长的中点置于头顶旋毛正中,前后与头正中线合,两端是穴;主治头风眩晕。灸随年壮,每年灸3次。
-
奶麻·邪透肌肤证
奶麻·邪透肌肤证(roseolainfantumwithsyndromeofpathogendiffusingintomusclesandskin)又称奶麻出疹期,是指邪正相争,正胜邪却,以发热三四天后骤然热退,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癍丘疹,散在分布,也可融合,躯干部多,腰臀明显,头面及四肢远端较少,1~2天后疹消热退,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奶麻证候。
-
胜邪汤
《辨证录》卷一:方名:胜邪汤组成:甘草1钱,柴胡1钱,当归5钱,白芍5钱,枳壳5分,白术3钱,附子1分,人参2钱。功效:补正祛邪。主治:正虚热衰而厥。用法用量:水煎服。
-
角度分布图
角度分布图是将径向部分视为常量来考虑不同方位上ψ的相对大小,即角度函数Ylm(θ,)随ψ,变化的图像,这种分布图只与l,m有关,而与n无关。轨函在空间的正负值可用以方便地判断原子相互靠近时是否能有效成键。它反映了单位立体角dΩ内电子出现的几率(球面具有立体角Ω为4π)。
-
御风膏
方出《圣惠》卷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九十二:方名:御风膏别名:萆麻膏组成:东西枝上蓖麻子7粒。主治:口眼斜,由中风传入阳明经也。又治产难。用法用量:去壳研碎,涂在手心中,以一盂子,置在手心蓖麻子上,用熟水置盂中,正则急取盂子,左瘫涂右手心,右瘫涂左手心,口眼才正,急洗去药,只随病处左右贴亦可。
-
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conflict)是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同一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心理冲突。它是德国心理学家K.其特征是一种稳定的平衡,因离开目标的一定距离时,正力和负力是平衡的。美国米勒(N.E.Miller)于1944年曾训练大鼠沿一条小径跑向一个食物箱,并接着在大鼠吃食时给予电击,即产生趋避冲突。
-
艾特拉病毒属
中文名称:艾特拉病毒属英文名称:Itera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浓核症病毒亚科艾特拉病毒属艾特拉病毒属成员:家蚕浓核症病毒(Bombyxmoridensovirus)新刺峨浓核症病毒(Casphaliaextraneadensovirus)暗色茅刺蛾浓核症病毒(Sibinefuscadensovirus)艾特拉病毒属基本特性:浓核症病毒粒子呈正二十面体,直径约20nm~
-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在示波器上显示的动作电位由上升支和下降支组成。其中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称为反极化或超射。下降支表示膜的复极化过程,是膜内电位从上升支的顶端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的过程。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与下降支历时0.5ms~
-
成安郎
隶属翰林医官院,其职位在大夫之下,官阶从七品,系以原军器库之副使改任本职。始置于北宋政和初(公元1111年)。金代成安郎官阶正七品。金、元时期,成安郎也属医散官,但隶属于太医院。成安郎在北宋时由军器库之副使改易而成。并设有许多名目的大夫、郎和冠以翰林的不同职称,以分别其职位的高下。共计达1096人之多。
-
碍产
碍产病名。又名碍肩生、绞脐、背包生、坐碍、凝产。由于脐带绕颈、绊肩而引起的难产。杨子建《十产论》:“碍产者,言儿身已顺,门路已正,儿头已露,因儿转身,脐带绊其肩,以致不能生。令产母仰卧,稳婆轻推儿向上,以中指按儿肩,脱脐带仍令儿身正顺,产母努力,儿即生。”属脐带脱垂类分娩并发症。
-
参草姜枣汤
处方:别直参3钱,炙粉草1钱,鲜生姜5分,大红枣4枚。功能主治:培元养正。气虚甚而邪实者,气短息促,四末微冷,大便至10余日不通,矢气频转,腹满不舒,躁则惕而不安,手足瘛疭,静则独语如见鬼。循衣摸床,舌淡红,苔前中截娇嫩而薄,后根灰腻而腐,脉寸虽微,两尺沉部反坚。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鸡血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鸡血涂方:别名:固顶散、固囟药处方:丹雄鸡血、赤芍药粉。功能主治:小儿脑长囟不合。用法用量:固顶散(《普济方》卷三六三)、固囟药(《诚书》卷六)。主治:中风口面僻不正。用法用量:上煎热涂之,正则止。或新取血涂之亦佳。涂缓处一边为良。
-
口形六态
指以口部外形的六种变化,作为辨证的参考。噤·口形六态:噤(口闭不开),主病实。僻·口形六态:僻(左右斜,口角缓急),主肝经风痰。撮·口形六态:撮(上下唇紧聚),主邪正交争,正虚邪盛。振·口形六态:振(寒栗鼓急,上下振摇),主阳气虚。动·口形六态:动(开合频繁)主胃气将绝。
-
白喉次将
白喉次将指治疗白喉中比较次要的药物,称为“次将”。云:“白喉初起,辨别不明及症之轻者,与凡风邪之症,皆以此等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种。”参见药将:药将出自见《白喉忌表抉微》。该书把治疗白喉的常用药按其作用的猛、缓分为“正将”、“猛将”、“次将”三类。而每“将”之中又分数条。
-
保和大夫
保和大夫宋、金、元时期医官职称之一。保和大夫是宋、金、元时期设置的医散官,宋代保和大夫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其官阶为正七品。金元时期保和大夫均隶属于太医院,金时保和大夫为正五品,元时为正四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保安大夫
保安大夫宋、金、元时期医官名。宋、金、元时期曾设置许多医散官,保安大夫为其中之一。宋代保安大夫是大夫职称中最低级别者,为正七品。金代保安大夫为正五品。元代保安大夫为正四品。保安大夫在宋代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以旧时之西陵锦使改任。金、元都沿用此官职,但隶属于太医院。
-
风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
轩岐救正论
《轩岐救正论》医论著作。作者针对庸医不明医理,执方误人,采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要旨以阐明救正之法,故以“轩岐救正”为书名。卷一医论,统论生理、病理、治法和方剂;卷二四诊正法,以脉诊为主兼及望、闻、问三诊;卷三药性微蕴;卷四、五作者医案;现存清刻本、日本刻本、198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正骨
医学分科·正骨:正骨为专门治疗骨、关节、软组织及内脏损伤的一门医学分科。“正”字在此作动名词。元代官方医学增设了“正骨兼金镞科”,所以《世医得效方》在卷十八有“正骨兼金镞科”一栏。专门论述骨关节损伤及金刃所伤疾病之脉因证治。《医宗金鉴》卷九十:“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见《伤科汇纂》。
-
医博士
医博士是古代太医署职称,负责掌管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的教授和考核,官阶在正八品上。北魏太医署中始置太医博士。隋唐时在太医署中设有医博士。唐代在地方还设有医学博士,或称医药博士,官阶为从八品或以下,负责辖区内的医疗及医药普及等,与医博士有区别。
-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指在联合概率分布下,两个标准化随机变量乘积的均值。应当注意,相关系数只表示x和y的线性关系密切的程度。当r很小甚至为零时,只表明x与y之间线性关系不密切,或不存在线性关系,并不表示x与y之间就没有关系,也可能二者之间有非线性关系。在病因分析、药效分析中,相关关系的确认一般离不开相关系数的计算。
-
医效郎
医效郎古代医官名。属于医散官。始设于金代,此职是在宋代翰林医效一职之基础上发展而来。金代医效郎官阶为正九品,元代医效郎官阶为正八品。在金代该职隶属于太医院,元代隶属于医官提举司。
-
保冲大夫
保冲大夫金元时期医官名。宋、金、元时期除在官廷供职的医生外,还设有许多医散官。医散官都有一定的名称和官阶。保冲大夫是金、元时期医散官之一,金代保冲大夫官阶为正六品;元代为正五品。
-
成全郎
成全郎为宋代医官名。隶属翰林医官院,其位在大夫之下,官阶从七品,系以原军器库副使改任本职。始置于政和初(公元1111年)。此职金、元时期因袭。金代成全郎正八品下,元代成全郎正七品。并设有许多名目的大夫、郎和冠以翰林的不同职称,以分别其职位的高下。共计达1096人之多。
-
不迁正
不迁正为运气术语。司天之六气不得应时而至,多因前一司气太过(不退位),引致下一司气衍迟,因而气候失常。《素问遗篇·刺法论》:“司天不得其迁正者,即前司天以过交司之日。即遇司天太过有余日也,即仍旧治天数,新司天未得迁正也。”
-
张地山
张地山清代医家。江苏丹徒县人。善推拿术,以之用于男妇老幼,莫不得心应手。对明周于蕃之《推拿秘术》深有研究,在其基础上颇有个人发挥。未暇著述,其经验后由张振鋆厘正为《厘正按摩要术》行世。
-
周舆权
周舆权宋代医家。一作与权。字仲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尝订《难经》,作《难经辨正释疑》。另著《扁鹊八十一难经辨正条例》一卷。
-
王丙
王丙为清代医家,字朴庄,吴县(今属江苏)人。尝著《考正古方权量说》,旁征博引,辨析古方书之剂量甚详。著作甚丰,有《伤寒论注》,系其外曾孙陆懋修所校正,另有《脉诀引方论证》、《考正古今权量说》等,于古代药用度量衡制考订颇详。
-
正副夹缚法
正副夹缚法为正骨技术。即骨折固定方法之一。见《疡医准绳》卷六。适用于四肢肌肉丰满处骨折复位后的外固定。副夹用竹片制成,均宽约2厘米,厚0.2厘米,长度视伤处而定。先将正夹疏排患处皮肤上,敷接骨药一层,用麻纸盖药上,再夹一副夹,缚紧。本法比单层夹板牢固,能减少发生骨折断端再移位的机会。
-
淹溺肺水肿
淹溺肺水肿(pulmonaryedemaduetodrowning)是指因溺水而引起的肺水肿。治疗措施包括高压给氧配合间歇正压通气或呼吸末正压呼吸,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利尿,治疗休克等。
-
氧中毒肺水肿
氧中毒肺水肿(pulmonaryedemaduetooxygentoxicity)是指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60%)氧而引起的肺水肿。一旦发生本病应立即行呼气末正压呼吸或持续气道内正压呼吸,并相应减低呼吸入氧浓度。
-
海氏三角
Hesselbach三角:位于腹股沟区前下部,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后面正对腹股沟内侧窝,前面正对腹股沟管浅环,是腹前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腔内容物若经此三角突出达皮下称直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