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髂
髂(qià,音洽)髂骨。腰以下腹两侧的骨。《素问·长刺节论》:“刺两髂髎季胁肋间。”
-
回旋复位法
回旋复位法操作方法:回旋复位法具体操作法为:患者仰卧,助手以双手按压双侧髂嵴固定骨盆,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以肘窝提托其胴窝部,在向上提拉的基础上,将大腿内收、内旋,髋关节极度屈曲,使膝部贴近腹壁,然后将患肢外展、外旋、伸直。
-
腰三角
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亦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不等四边形的间隙。自上而下为助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第12肋前方与胸膜腔相邻,为扩大手术野常切断腰肋韧带,将第12肋上提,此时需注意保护胸膜,以免损伤引起气胸。
-
监骨
监骨即髂骨。“监…‘髂”古音双声通假。京门穴在监骨腰中。见《针灸甲乙经》。
-
股外肌运动点
股外肌运动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小儿麻痹后遗症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位于大腿伸侧,髂前上棘和髌骨上缘中点连线下1/3点,外开1.5寸处。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过度伸展,膝关节挛缩)。一般直刺1.5~
-
盲肠灸
盲肠灸为经外奇穴名。出《腧穴学概论》。位于腹右侧,当髂前上棘与脐孔连线的中点处。主治肠痈、腹泻等。一般直刺1~2寸;可灸。
-
健步
健步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医简易教材》。位于背部,髂后上棘与第五腰椎棘突之间凹陷处。左右计2穴。主治腰腿痛、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一般直刺0.8~1.2寸。
-
健胯
健胯为经外奇穴名。出《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位于臀部,髂嵴最高点与大转子高点连线之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弛缓型瘫痪。一般直刺2~3寸。
-
跳跃
跳跃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臀上部,髂嵴最高点后下2寸。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臀肌萎缩。一般针1.0~1.5寸;可灸。
-
腰痛4
“腰痛4”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骶髂关节表面,约与腰骶关节平高处。左右计2穴。主治腰腿痛。一般直刺0.5~1.0寸。
-
腰髁
腰髁为人体部位名。指腰部两侧的突起之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所称的髂后上棘。
-
新伏兔
新伏兔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大腿伸侧,髌骨中线上7寸,与髂前上棘与髌底连线相交之点外开5分处。左右计2穴。主治膝关节炎、下肢瘫痪、关节痛。一般直刺1.5~2.0寸;可灸。
-
缝匠肌运动点
缝匠肌运动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小儿麻痹后遗症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位于大腿伸侧,髂前上棘与髌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4点的内侧缘。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一般直刺0.5~1.0寸。
-
髀下
髀下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大腿伸侧,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平臀下皱襞下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外伤性截瘫。—般直刺1~2寸。
-
中央导管
中央导管(centralline)是指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
-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line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LABSI)是指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中央导管(centralline)是指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
-
WS/T 611—2018 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
基本信息:ICS13.100C5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11—2018《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上述标准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南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点和腰围测量要求。
-
外眦
外眦亦名锐眦、小眦、眼梢头、眼小嘴、眼小睫、眼小角、目锐眦、小眦。为上下眼弦颞侧的联合处,即外眼角。是足少阳经的起点,有童子髂穴。《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
-
萤火丹
萤火丹病名。指丹毒初发于髂部后延至肋下或髆转至胁者。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治宜赤小豆一合,硝石半两,寒水石一分,研为细末,以冷水调下半钱,每日三次服,可根据小儿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外治以灶中黄土一合,生油二合,调和如泥,时涂之。
-
腰
腰为人体部位名。指背部第十二肋骨以下至髂嵴以上的软组织部位。“腰为肾之府”,与肾关系密切。足太阳等经脉所过。腰部为经脉所过的重要部位,足三阳经脉循腰而下,足三阴经和奇经之脉循腰而上。
-
胂
胂为人体部位名。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胂(《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原作“胛”。《黄帝内经太素》、《备急千金要方》、《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王注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均作“胂”)。《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
-
迈步
概述:迈步为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置:位于大腿伸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平臀沟下2.5寸处。正当股外侧皮神经,深部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及神经的分支。功能主治:主治下肢麻痹,瘫痪,疼痛,腰痛,膝关节痛,腹股沟淋巴结炎等。刺灸法:直刺或斜刺1~或艾条灸5~
-
马氏点
马氏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内科急症》。位于右下腹,当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主治急、慢性阑尾炎。直刺0.5~1寸。
-
背部肌群
背部肌群是背部骨骼肌的总称,包括浅层的斜方肌、背阔肌和深层的骶棘肌。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起于枕外隆凸、颈椎和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段,肩峰和肩胛岗。如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呈挺胸姿势。骶棘肌位于棘突两侧,从骶骨的背面一直延伸到枕骨,是一块强大的伸脊柱的肌肉。
-
立起点
立起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骶部,髂后上棘下1.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一般直刺0.5~1.0寸。
-
压诊点
压诊点是指具有诊断学意义的压痛点,日人称之为压诊点。据《日本针灸治疗学会志》报道,髂嵴的正中之下3~4厘米处压痛,往往是胃溃疡;十二胸椎与第一、二腰椎横突起右侧压痛,大体可以推定与胰病有关;第二、三肋间隙近胸骨边缘处压痛一般是哮喘。按压、针刺这些压诊点,则有治疗其相应病症的作用。
-
阴委1
阴委1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医杂志》。位于大腿腓侧,腘窝横纹外端上1寸,股二头肌与髂胫束之间凹陷中。左右计2穴。主治癫狂。一般直刺3~4寸。
-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syndromepyriformissyndrome)为病名。是指由梨状肌损伤引起,以骶髂关节区疼痛,坐骨切迹和梨状肌痛较重,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引起行走困难、跛行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
维宫
维宫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下腹部,髂前上棘内下方,维道穴下1寸处;或于维道穴向内斜下2寸处取穴。主治子宫下垂。一般沿腹股沟韧带斜刺1.5~2.0寸;可灸。
-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对凝血酶Xa有抑制作用,肝素能加速其对凝血酶的抑制。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欧美白种人中可高1:2000-5000。现知,ATⅢ基因定位1q23,基因长16kb,由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32个氨基酸,至少已发现20种以上的突变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缺陷。
-
维胞
维胞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下腹部,髂前上棘之内下方凹陷处,平关元穴,或于维道穴向内斜下1寸处取穴。主治子宫脱垂、肠疝痛、肠功能紊乱。一般沿腹股沟韧带斜刺1.5~2.0寸;可灸。
-
CLABSI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line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LABSI)是指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中央导管(centralline)是指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
-
外阴癌根治切除术
外阴癌根治切除术(basset'sradicalvulvectomy)外阴切口腹股沟切口图7Basset氏术式的三个切口此术式又称Basset术式是指同期或分期行广泛外阴切除术和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此术式如同期手术,腹股沟的伤口较难愈合,且术后下肢淋巴回流障碍的并发症较高。
-
侧静脉
侧静脉是鱼类由体壁肌肉中向心脏输送静脉血的血管,左右1对。在其走行中接受由腹鳍而来的髂静脉以及由胸鳍而来的锁骨下静脉,合并于顾维尔氏管。顾维尔氏管开口于心脏的静脉窦。其他脊椎动物无侧静脉。
-
盲肠
盲肠(cecum)是大肠的开始部(图2-22),位于右髂窝内,呈囊袋状,左接回肠,上通升结肠。在盲肠的后内壁伸出一条细长的阑尾vermiformappendix,其末端游离,一般长6-8厘米,内腔与盲肠相通,它是盲肠末端在进化过程中退化形成的。图2-22盲肠内腔及阑尾炎
-
髂棘间径
英文翻译interspinaldiameter,Is解释髂棘间径(interspinaldiameter,Is)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23~26cm。
-
髂后上棘穴
髂后上棘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骶部,髂后上棘之高点处。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一般斜刺0.5~1.0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