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髎 2016年04月0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穴位基礎信息表]居髎|Juliao|Chuliao|Dwelling Bone|GB29|29|VB28||G29|G29|GB29

居髎爲經穴名(Jūliáo GB29)[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居髎是足少陽膽經、陽蹻脈的交會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居即居處,髎即骨隙,此穴居髖部陷處,故名居髎[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

標準定位

居髎穴在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居髎穴位於臀區,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側臥,伸下腿,屈上腿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

居髎穴在髂前上棘與大轉子最高聯線中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9.。另說“在章門下同身寸之八寸三分,骼骨上”(《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王冰注);“從維道下行三寸,監骨上陷中”(《醫宗金鑑》);“維道下二寸,後開五分,環跳前,橫直環跳,相去三寸微高些”(《鍼灸集成》)。

居髎穴的位置[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

居髎穴的位置[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9.

居髎穴的位置

居髎穴的位置居髎穴的位置居髎穴的位置

取法

居髎穴位於臀區,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側臥,伸下腿,屈上腿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

側臥位,在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之最高點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穴位解剖

居髎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闊筋膜張肌、臀中肌。有旋髂淺動、靜脈分支及旋股外側動、靜脈升支。當股外側皮神經分佈處。皮膚由股外側皮神經分佈。闊筋膜張肌以短腱起於髂前上棘,約在股骨中上三分之一處移行於髂脛束,束的下端止於脛骨外髁,該被闊筋膜包裹。闊筋膜張肌和臀中肌均由臀上神經和血管支配與供應。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臀中肌→臀小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

布有股外側皮神經;並有旋髂淺動、靜脈分支及旋股外側動、靜脈升支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9.

特異性

陽蹺、陽維、足少陽之交會穴。

功效與作用

舒筋活絡,益腎強健。

居髎穴有舒筋絡、強腰膝、利膀胱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

主治病症

居髎穴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腰痛引腹、肩痛引胸、臂重不舉、癱瘓痿弱、疝氣、腳腿諸疾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

現代又多用居髎穴治療髖關節功能障礙、下肢癱瘓、膀胱炎、子宮內膜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

居髎穴主治腰腿痹痛,月經不調,帶下,疝氣;以及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9.

1.消化系統疾病:闌尾炎,胃痛,下腹痛;

2.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睾丸炎,腎炎,膀胱炎;

3.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炎,白帶多;

4.運動系統疾病:腰痛,腿痛,髖關節及周圍軟組織諸疾患等。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1~2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

直刺1~1.5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9.

直刺或斜刺1.5~2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整個髖關節、臀部和腹外側。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4.

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9.

艾炷灸或溫鍼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居髎配環跳、腎俞、委中,有舒筋活絡,宣痹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痹痛。

居髎配大敦,中極,有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氣。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陽蹻、足少陽之會。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腰引少腹痛,肩引胸臂攣急,手臂不得舉而至肩。

《類經圖翼》:主治肩引胸臂攣急不得舉,腰引小腹痛。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