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俞 2015年06月26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脊俞爲經穴別名。即脊中。《鍼灸資生經》:“明堂作脊俞,一各脊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96.

脊中爲經穴名(Jǐzhōng GV6)。出《鍼灸甲乙經》。屬督脈。脊:脊柱;中:中間。脊柱古作二十一椎,穴在第十一椎下,正當其中,故名。位於脊柱區,當後正中線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臥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有健脾利溼、解痙固脫作用。主要用於脾胃及腰脊疾患等。如急性胃腸炎、腹脹、腹瀉、嘔吐、胃潰瘍、胃神經痛、小兒痢下赤白、黃疸、肝炎、腰脊強痛及小兒疳積、風癇癲邪、精神分裂症等。本穴配中樞、足三裏、懸樞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配湧泉治癲癇。一般向上斜刺0.5~1.0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9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