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附睾炎 2014年05月1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急性附睾炎爲附睾的非特異性感染,是陰囊內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多由於後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沿輸精管逆行感染所致,血行感染少見。致病菌以大腸埃希桿菌和葡萄球菌爲多見,常見於中青年,尿道狹窄、尿道內器械使用不當、膀胱及前列腺術後留置導管等,常會引起附睾炎的發生。其次爲淋巴途徑,血行感染最爲少見。

急性附睾炎表現爲患側附睾侷限性疼痛,可向腹股溝及腰部放射,伴全身不適、寒戰、發熱。患者應適當休息,並給予抗菌素及一般鎮痛劑。局部可行熱敷、理療、使用陰囊託帶托起陰囊。如有膿腫形成,則需切開引流。急性附睾炎及時診斷並得到適當治療後。一般均可恢復而不發生併發症。症狀完全消失約需2周,4周或更長時間才能使附睾恢復正常大小和質地。雙側急性附睾炎可導致患者生育力下降或不育,不過臨牀上少見。

疾病名稱

急性附睾炎

英文名稱

acute epididymitis

分類

泌尿外科 > 泌尿生殖系非特異性感染 > 睾丸和附睾非特異性感染

ICD號

N45

流行病學

由於附睾炎僅有極少數病人住院治療,因此不能統計確切的發病率。從新生兒到老年人均可發生。小兒期的發病率在各年齡期很少波動,但在青春期前略有增多。在青春期的男性有陰囊腫脹及疼痛時,1/3病例爲附睾炎,1/3爲睾丸扭轉,另1/3爲睾丸附睾附件扭轉所致。

急性附睾炎在各種年齡的男子均可發生,尤其好發於20~40歲的青壯年。約佔總髮病人羣的70%,中、老年男性發病率較低。

急性附睾炎的病因

儘管陰囊外傷或無菌尿從尿道經輸精管反流偶可引起附睾炎症,但是絕大多數病人主要是由病原體感染所致。國外有研究認爲,35歲以前的附睾睾丸炎多在性交後感染沙眼衣原衣原體和(或)淋球菌等病原體導致,而35歲以上的附睾睾丸炎則多由非性傳播的革蘭陰性腸道桿菌引起的尿道感染所致。但是同性戀的男性也可在肛交後發生腸道桿菌導致的附睾睾丸炎。

一般認爲病原體進入尿路導致尿道炎、膀胱炎或前列腺炎,由此穿過淋巴系統或經輸精管直接侵入附睾及睾丸。另外,扁桃體炎、牙齒感染或全身感染時致病菌進入血流也可導致附睾炎的發生。如果近期行器械操作如尿道擴張術,或曾留置尿管,則革蘭陰性腸道桿菌感染是更常見的原因。幼兒附睾炎反覆發作提示尿路可能存在解剖異常,從而使尿液進入精囊所致。隨着檢測手段的不斷進步,約80%的附睾炎可以找到病因,但仍有20%的附睾炎病例病因不明,有人認爲過敏及免疫因素在其中發揮一定作用。

發病機制

附睾炎早期是一種蜂窩織炎,一般在輸精管開始再延伸至附睾尾部。在急性期,附睾腫脹高低不平。感染一般從附睾尾延至附睾頭。此時如切開附睾可見小膿腫,鞘膜分泌液可呈膿狀。精索變厚,睾丸的腫脹是繼發於被動充血,極少數病例睾丸同時發生炎症。

早期組織學見水腫及中性白細胞、漿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以後即出現膿腫。感染在後期可完全消失而無損害,但附睾管周圍的纖維化可使管腔阻塞。如爲雙側附睾炎,可發生男性不育症。

急性附睾炎的臨牀表現

急性附睾炎發病突然,高熱、白細胞升高,患側陰囊脹痛,沉墜感,下腹部及腹股溝部有牽扯痛,站立或行走時加劇。患側附睾腫大,有明顯壓痛,炎症範圍較大時,附睾和睾丸均有腫脹,兩者界限觸摸不清,稱爲附睾睾丸炎。患側的精索增粗,亦有壓痛。一般情況下,急性症狀可於一週後逐漸消退。

急性附睾炎的併發症

急性附睾炎如治療及時,病損可完全消失而無損害,但附睾功能仍可能受到一定影響。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炎症可發展形成膿腫,導致附睾組織的嚴重損害。此外,附睾炎可繼發纖維化,導致附睾管道的狹窄或閉塞。雙側附睾損害常可導致男子不育症或男子生育力低下。在睾丸被累及的情況下,還可引起睾丸生精功能障礙。附睾膿腫可延伸並破壞睾丸(附睾睾丸炎)。急性附睾炎可演變爲慢性附睾炎。

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增多,核左移,尿培養可有致病菌生長。

輔助檢查

B型超聲檢查:可見附睾瀰漫均勻性增大,也可侷限性增大,其內部回聲不均勻,光點增粗,可將附睾與睾丸腫脹及炎症範圍顯示出來。

急性附睾炎的診斷

根據病史及檢查,急性附睾炎診斷不困難。

鑑別診斷

睾丸扭轉

急性附睾炎須注意與睾丸扭轉相鑑別。睾丸扭轉發病急驟,睾丸腫大、固定,不能在陰囊內活動,抬高陰囊不能減輕局部疼痛。常見於青春期前兒童,30歲以上少見,普雷恩徵陽性,而急性附睾炎普雷恩徵陰性。放射性核素掃描顯示扭轉側血液灌注降低,彩超見睾丸內血流減少或消失。

睾丸腫瘤

睾丸腫瘤爲無痛性腫塊,質地堅硬、沉重感明顯,正常睾丸形態消失,附睾常不易捫及,透光試驗陰性。B超及CT有助診斷。血AFP或HCG常增高。

結核性附睾炎

一般很少有疼痛及發熱,觸診附睾與睾丸界限清,腫塊質硬,病竈常與陰囊壁粘連或有膿腫、竇道形成,輸精管可有串珠樣改變,前列腺及精囊亦有結核病竈。

急性附睾炎的治療

內科治療

由於附睾炎的病因是細菌性而不是尿液逆流,所以應採用藥物治療。急性附睾炎的致病菌常由腸道細菌或銅綠假單胞菌引起,多見於中老年男性。抗菌藥物的選擇應按細菌培養以及抗菌藥物敏感試驗來決定。如對甲氧苄苄啶(複方新諾明)敏感,應每天口服2次共4周,特別是伴有細菌性前列腺炎者更爲有用。若局部紅腫明顯,血白細胞增多,體溫上升,應靜脈滴入抗生素,至體溫正常,改口服抗生素。均應對這些病人的泌尿生殖道進行檢查。其他一般支持療法:在急性附睾炎期間應臥牀休息。陰囊用人工託,可以減輕疼痛。如附睾疼痛較重,可用1%利多卡因20ml由睾丸上端處精索行局部注射,減輕不適,亦可用口服止痛及退熱藥。在早期可將冰袋放在附睾處,防止腫脹。晚期可用熱敷,加速炎症消失,減輕病人不適。有時應用吲哚美辛(消炎痛)亦可減輕症狀。急性期間避免性生活、體力活動,二者均可加重感染症狀。急性期用中藥如意金黃散用香油(也有用醋,對皮膚刺激大)調勻,敷於陰囊上,蓋以紗布,消炎鎮痛效果好,若同時予以熱敷,效果更好。

外科治療

絕大多數急性附睾炎經藥物治療後自行消失,但有3%~9%病例在急性期1個月發生膿腫。有1組病人610例急性附睾炎,有19例由於化膿性附睾睾丸炎而做附睾睾丸切除術。少數急性附睾炎(1%)發展爲睾丸梗死而行睾丸切除。有人主張對不能控制的急性附睾睾丸炎進行手術探查。如沒有累及睾丸可僅作附睾切除。

預後

急性附睾炎及時診斷並得到適當治療後。一般均可恢復而不發生併發症。症狀完全消失約需2周,4周或更長時間才能使附睾恢復正常大小和質地。雙側急性附睾炎可導致患者生育力下降或不育,不過臨牀上少見。

急性附睾炎的預防

急性附睾炎的預防應將尿路感染及前列腺炎予以徹底治療,必要時爲了防止反覆發作,可行同側輸精管結紮。

相關藥品

氧、甲氧苄啶、利多卡因、吲哚美辛、如意金黃散

相關檢查

沙眼衣原體、漿細胞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