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蚴病 2009年01月2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也叫囊蟲病或包蟲病,俗稱肝包蟲病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

棘球蚴病亦稱包蟲病,是由數種棘球絛蟲的幼蟲——棘球蚴寄生於綿羊、山羊、馬、豬、駱駝及人的肝、肺等臟器組織中所引起的一種嚴重的人獸共患疾病。其成蟲則寄生於犬、狼、豺、狐和獅、虎、豹等食肉獸小腸內。該病在我國分佈較廣,嚴重威脅着人類生命安全,給畜牧業發展造成嚴重的損失。

疾病描述

棘球蚴病又稱包蟲病,是人感染細粒棘球絛蟲及多房棘球絛蟲的幼蟲——包蟲囊所致的慢性寄生蟲病。細粒棘球絛蟲以狗、狼爲終宿主,羊、豬、駱駝、牛爲中間宿主。多房棘球絛蟲以狼、狐狸、狗爲終宿主,齧齒動物,主要是田鼠爲中間宿主,它是一種動物源疾病。在牧區狗吞食棘球蚴的家畜臟器而感染,蟲卵隨狗的糞便排出污染周圍環境,這些卵對低溫和化學藥物都有很強的抵抗力。蟲卵可經手、食物、飲料進入人體,寄生於肝、肺等器官,也可累及皮膚和肌肉組織,因此它是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蟲病,流行於世界各國的牧區,我國主要發生在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西藏及四川西部等地,有的牧區牧民感染率可高達7%以上。我國1905年首先在青島發現本病。

症狀體徵

本病發展緩慢,多數在兒童時期感染,至成年時期才表現症狀。其臨牀症狀的嚴重性視囊腫寄生的部位、大小、多少而異。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機械性的壓迫,引起組織、細胞萎縮、壞死。棘球蚴主要寄生在肝及腹腔,早期常無症狀,待囊腫增大到一定程度出現壓迫症狀時,臨牀上出現肝大、上腹飽滿、食慾減退、嘔吐等。如侵犯肺,出現乾咳、咯血。侵犯中樞神經可出現腦瘤、脊髓瘤的症狀,常有癲癇發作。若發生在眼眶,出現眼球突出,眼疼痛,晚期可引起全眼炎而發生失明。若侵犯脊椎及骨盆,易出現骨質疏鬆導致骨折。若侵犯皮膚和肌肉,可在皮下出現蠶豆大至雞蛋大、圓形結節,表面皮膚正常,結節柔軟有波動感無壓痛。數年後蟲體可鈣化,囊腫變性吸收。如棘球蚴破裂內含物外溢,可出現發熱、瘙癢、紅斑、蕁麻疹、腹痛、血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等變態反應性症狀。如滲出物大量進入血循環可出現嚴重的過敏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

疾病病因

棘球絛蟲寄生在狗、狼等食肉動物的小腸上段,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食物及水源,人和家畜吞食後,經過消化道作用,幼蟲脫殼而出,孵出的六鉤蚴穿過胃及十二指腸壁隨血流或淋巴液進入門靜脈系統,然後到達各器官,大部分停留在肝,部分到肺、腎、腦、皮下組織、肌肉和骨骼,經3~5月發育爲直徑10~30mm的棘球蚴,大者可達數百毫米,一個100mm直徑大的棘球蚴內可有原頭蚴10萬個左右。

病理生理

結節爲上皮樣組織的囊壁包繞,囊壁爲兩層:外層厚,爲透明的角質層;內層薄,爲表皮的基底細胞層和棘細胞層。囊內有淡黃色的液體,含有多個小囊和幼蟲的頭節,囊壁外爲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診斷檢查

在流行區與狗有密切接觸的人,如上腹出現無痛性包塊或皮膚、肌肉內出現非炎症性結節,要考慮有本病的可能。X線、B超檢查,同位素掃描也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取包蟲囊液做皮內過敏試驗和血清補體結合試驗可協助診斷,但確診應以手術取出棘球蚴或從痰、胸腔積液、尿、腹水中檢獲棘球蚴或碎片爲依據。該病應和豬囊蟲病、脂肪瘤、皮脂腺囊腫相鑑別。

治療方案

口服吡喹酮對肝、肺、內臟棘球蚴病有較好的效果。皮膚或肌肉的棘球蚴病可手術切除,但術中切勿弄破囊壁,術前也禁忌穿刺,以防囊液外溢引起變態反應。

預後及預防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勿食不潔的食品和生水。對牧犬要定期進行藥物驅蟲,以消滅傳染源,並撲殺牧區內野生食肉動物。此外可採用蟲苗注入法,使終宿主產生免疫力。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